作为B组的记录义工,借用A组的部分记录,结合自己参加讲座后主要几点感想,以飧各位家长.
在兰溪谷的讲座,秩序非常好,孩子们都被带到可以自由活动的滑滑梯,花园等地方,家长们期待的讲座,在熊老师对正声苗作品的介绍中开始了。6岁孩子画的几位老师画像,北京、上海、无锡以及深圳等各地孩子画的母亲节的母亲,特别感人。还有,几个孩子因为观察角度不同,画的同一个模特也是形态各异,很多孩子学习3个月后,就画出进步不少的作品。正声对训练孩子观察力很重视,其中之一要求抬头画(训练眼睛),其次,正声有临摹、美术史、陶泥、山中学堂等课程,让诗人、舞蹈家等给孩子们讲解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不同老师来讲课,各老师之间会有效沟通,使孩子受益最大。
我是第一次见到熊老师, 他不胖不瘦,1.70以上,深色衣服,脸上留着小胡子,语言温和带着磁性,熊老师开首几句:我是7岁孩子的家长,一下子把距离拉近。一个小时的讲座,我速记本上满满地记录下3大页内容,他的讲座完全打动我,我仿佛欣赏到一首艺术感悟和生活感悟的交响曲,----,熊老师结束讲座时抒发了他的理想,也是我们所有家长的理想,“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生活更加有趣!”
第一点:让孩子爱生活,画生活,这是比什么都重要。我家孩子从小喜欢画画,他喜欢在纯净的自然中聆听山泉的声音,听鼓浪屿的波涛声(他站在那块石头旁,仔细听,然后说:海浪真像在打鼓),听西藏歌手的天籁之音,看小蚂蚁搬粮食,看一棵草的嫩绿和枯黄,看激越的海浪。。。。。。最美的画在大自然和生活中,艺术是生活的高度抽象,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所谓单纯的艺术和美,没人能苦守画室而成就。
孩子学会亲近生活,享受生活,乃至创造生活,他就能感悟到生活真实的乐趣或大美,从而升华成艺术创作灵感。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是一种美,孩子感受到了,他在创作时就会有很多灵感出来,比如,孩子去年坐大帆船出海,一天的时间,漂浮在一望无际的大海,突然看到的一座灯塔,他的心灵被震感,回到家没事时,很快就画出一幅画,那座灯塔建在他心灵的绿洲上,他被大美所感误。
我和很多家长一样,不是艺术家,在请艺术老师教孩子时,是非常崇拜老师的,当然应该尊重学有所长,但是,作为家长,首先要牢记一件事,不能为艺术而艺术,如果没有生活,孩子哪来的艺术创见,生活是艺术的土壤,没有土壤,再好的种子也无法生根开花结果。
孩子去年有一天自己把自己生活的故事编成连环画,自得其乐,简直“画思涌动”,一定要溢出到画纸上了。客观地讲,美术从来没指导过他,他仅在公立学校上每周一次的美术课,还经常有事请假上不了。他一直保持绘画创作的热情,前年去内蒙古草原看到弯弯曲曲的末日格勒河,回来就画了一幅草原的美景,甚至当天被云遮住的半个太阳都没忘记,这幅画后来拿去班上,老师给他评“A”,把他乐得不行。我就秀给大家吧。让孩子爱生活,画生活,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得不得奖呀,出不出画册呀都不是最终目的。创作是对生活的反哺,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活的美景,孩子特别开心,经常指着自己的画说:“这儿白色是很多白色的羊,那儿棕色是一群野马,用望远镜才看得清楚!”
第二,艺术学习顺其自然,学习绘画的时间,有人说9岁比较好,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功课比较重,从6岁启蒙也可以。最重要要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并保护他们创作的热情,孩子各自有其自身的成长轨迹,对孩子需要鼓励、再鼓励,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打击她,说什么“别人7岁的孩子画得多好呀,有的还出画册了,你怎么一幅都画不好”。出画册是件好事,但是,不是每个小孩都需要在童年出画册的,循迹那些伟大画家的生活,创作的高峰期各不相同。熊磊老师讲座时也讲,“条条道路通罗马!”在鼓励孩子的艺术成就时,我们需要等待、再等待,耐心、再耐心。
第三,孩子创作是主动阅读,主动阅读一次,胜过被动阅读10次。孩子创作也是一场披荆斩棘的旅程。孩子通过其间的艰难和不易,会体会“拨开乌云见太阳”或“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人生。鼓励孩子体会创作的过程,而不鼓励孩子为了出作品而学画画。孩子创作一样讲究“水到渠成”,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鼓励孩子画自己的生活故事。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不太一样,在孩子创作时,家长基本帮不了忙,哪就完全信任孩子吧,让孩子的画成为连接的桥梁,让孩子成为创作大潮中的小溪流—明日之星。
第四,熊老师PPT从5个方面介绍了正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理想。
1)、艺术不仅仅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还要在美中看到诗意!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你看,6岁以前,孩子从来不惧怕画画,也许他们的心中如诗如画。
2)、让孩子感受生活,学习看的四种方向:学会看到事物的本质/学会看到事物的心/学会看到万物之间的联系/学会用心看,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 高更说:“闭上眼睛是为了更好地看。”熊老师还推荐了周云蓬的音乐,杨德昌导演的作品,哪怕周云蓬是个盲人,但是他的音乐打动了多少明眼的人。
3)、家长要学习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自己画自己的故事,鼓励从被动的欣赏转化成主动地阅读。熊老师提到只有孩子眼睛看到的比自己手上能表达得略低的情况下,孩子的创作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这时候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学习。
4)、临摹、写生、创作、天分的关系
儿童的临摹是为了减少弯路的学习。一幅作品,看十遍百遍和临摹一遍是很不一样,临摹会硬性的要求你对经典作品每个细节都关注到,如果拿读书做比喻就是“精读”。
选择临摹的范本一定是经过反复考验的经典才好。漫画不是不能临,如果一直在临摹漫画很容易把造型固定在某几个单一的造型里,孩子不能够真正的得到正确的训练。打好基础以后,画什么都可以,漫画不过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打基础时候还是要更开阔些,将来会有更多的发展,而不只是漫画。
学习技法和临摹是否会损伤孩子想象力? “很多孩子在6,7岁以后开始不喜欢画画拒绝画画了。原因是什么呢?---眼高手低了!手上的表现能力跟不上大脑,手怎么画都不是他脑袋中想象的,一次次的挫败,让他对画画失去了兴趣。怎么把孩子的想象转变成想象力?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的老师正确的引导,如果学一点技法,会有助于想象力的实现。惊人的想象力背后往往需要严谨的逻辑和技巧。”
刚开始学画要多写生,从简单的开始画起,一个杯子、一盆花。也可以画家人,小区里的树。写生时尽量不要去画玩具,一定要画真实的东西,因为玩具是已经概括过了。而玩具上的绿色只有两三种。真实是微妙而复杂的,而玩具是简单明了的。春天来了,几棵树的绿色,就有几十种。秋天到了,满地的枯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北京的孩子大雪天里在户外写生。一个家长问熊老师:“我们孩子画画有天分吗?老师回答:“其实不怕冷就是最大的天分了!”
5)理想:“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生活更加有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35f4420100y1q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