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902D05 于 2019-10-10 23:07 编辑
201902D05周孝梅问题一:如何平衡多子女家庭亲子阅读问题。 现代中国家庭养育多子女即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占比很大,在我日常接触的来自6个家庭的孩子中,有5个是来自多子女家庭,占比近85%,而他们大小孩的年龄差距都是在2周岁以上。关于阅读买书方面,我调查发现大人们给孩子买书的的要求几乎都是同等满足的,甚至去图书馆也是大小一起带去,这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年龄差距小,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只有1岁多或者两个一样大,那就需要多照顾小的孩子,大的孩子也不能忽略。同时,尽可能地让夫妻另一方也参与,甚至长辈参与。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参与,另一方做甩手掌柜,也是不妥的。其次,可以让大孩带小孩读,大孩讲给小孩听,想必这是很多父母期待看到的家庭画面吧;再次,让孩子轮流讲和读,举行小小读书会,让大人长辈来做听众,有乐趣也有满满仪式感;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达成协议,制作规则和作出选择。大人少干预甚至尽量不干预,正如《正面管教》中提到,当孩子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时,大人也尽量不干预,让孩子自己解决。因为一旦大人介入,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公平”,孩子的大脑中天生自带一把“秤”。 问题二:绘本有什么功能? 首先,绘本是书籍,当我们选择一本书,它是否有用,取决于自己是否认同书中的内容或观点,是否觉得它带给自己帮助,认同它就会有用;不认同,书则会被认为没有用甚至反作用。古人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每本书都有用,值得读。 其次才有书的功能: 一、书能带给我们知识,开阔我们的视界,人们从书中学到新知识、技能、方法、道理等等;二、成年人来学习绘本,可以弥补孩童时代的知识缺陷,或者重温儿时一些美好的感受。我自己就是鲜活的例子,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没有什么接触课外书的机会。现在长大为人父母时来接触绘本,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世界、一片神奇的海洋,我和孩子可以一起去探索遨游; 三、大人孩子通过共读绘本,搭建了很好的沟通桥梁,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 四、亲子阅读的时光和感受是美好而珍稀的,这也是书籍带来的。
对儿童情商与习惯培养绘本《不好吃,我就不吃嘛》的分析
因为之前接触儿童阅读这块不多,了解的绘本知识也比较浅,反复听了番茄老师的课,才了解了更多绘本的历史、发展以及结构知识等等,现在每天与孩子共读一些图画书,非常开阔知识面,每天都能得到一些美的感受或者小确幸。 这本书带给我感觉就是这样美好而温暖。本书作家是安德莉亚.莱特迈尔,来自德国,是一本图文搭配的有字书,大开本,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伊戈的小刺猬。 封面封底:因为以前上过一门线上阅读课,现在习惯看书之前都看看封面封底和出版信息等等。这本书的封面封底都直观地呈现了两幅小主人公有点小任性的模样,小刺猬闭着眼睛,双手横抱胸前,他的周围堆满了可口的食物,它却看起来毫无兴趣,让人一下联想到一个挑食而任性的小朋友。 环衬页:第一张介绍了小刺猬的分布、种类、外形特点、食性等,最后一张则是介绍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简洁清晰地普及了有关刺猬的知识。 图片与文字:首先,图片和文字占比非常协调,每一页都没有给人过于空白或者紧凑的感觉,看得出作者做了精心编排,直观而鲜明地让读者看到丰富生动的画面。文字段落中特意将一些有趣的重点词关键词加大加粗,既加深读者们的印象,特出重读词语,我想如果亲子共读时,又能让大人能够更好的把握语音语调的轻重,从而达到更好的讲述效果。书中的景物人物都画得很生动,像是照片刻印上去的,而大幅的关于四季的图片或色彩斑斓、或白雪皑皑、或幽深静谧,把读者带入了场景、融入了图画里。我个人觉得,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更是清楚了解到四季的不同,现在很多孩子,尤其是大部分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没有看到过秋天冬天的景色、没有触摸过什么叫做“冷”“雪”等,虽然小学生从一年级就认识了春夏秋冬几个字,可是他们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四季体验和感触。课堂上书本知识太有限了,课外书、图画书就能很好地弥补这块,形象地加深他们对自然的印象和理解。 内容方面:主人公小刺猬只爱吃草莓,不爱吃别的食物,可草莓只有春天才有。到了秋冬季节,它又饿又冷又怕,幸运的是它得到了好朋友小松鼠的帮助,带给它很多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让小刺猬尝试,小刺猬也接受并感受到了其他食物的香甜,它不再挑食了。整个故事充满了浓浓温馨的爱意,既鼓励了小读者去做多种尝试又能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 总述,绘本的图、文、内容都能带给大小读者多方面的收获。所以,现在也越来越赞同番茄老师的呼吁:读书吧,和你的孩子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