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625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书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6 12:02: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zknife 于 2010-9-16 13:00 编辑

从与三叶草偶然相识,到现在成为其中的一粒草籽,其实才不过三五个月的时间。三叶草故事家族的台前幕后,那些热情而执着的身影,那种博大而无私的情怀,所带给我的深深的感动,多年未曾有过。懒散如我,竟然也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至少,一定要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三叶草网站的开通,几经波折。其间的辛苦,我一直在想象。好久以前,曾经向番茄同志豪言,网站建好了,我要去上面盖楼。现在,兑现的时候到了。
   发完感慨,言归正传,说说对这个帖的想法。我们,主要是指我们家,我、三三同学和孩子她妈。在这个家里,书是平淡的生活中重要一部分。所以,说书生活,大概也不算过分。这里将要记录的,我想可以是生活中所有与书有关的细节。
   记录,同时也是为了分享。我更期待分享大家的书生活。如此,这里的“我们”,就不只是三个人了。

书的世界太大太大,就先从刚读完的书开始。

(一)当大人还是孩子时


现在才读《小王子》,实在应该感到脸红才是。关于王子的故事,太多了,以前竟然没有将最经典的这一本从书堆里分辨出来。如今记住了,是法国人圣埃克絮佩里1943年的作品《小王子》。所有以“王子”命名的书里,还有能超过这一本的吗?
   书的开头,关于那幅蛇吞象插图的故事,便让人怦然心动。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它会让人永远记住,反复回味。“我”画了那幅画,所有的人都说,那是一顶帽子。于是,什么也别说了。那些严肃的大人,他们根本不能懂得什么是画。这个故事的隐喻,我想不需要什么说明,大人们一看就明白了。是的,成年人的世界,或许正是如此的不堪。不是吗?在孩子面前,除了难以自拔的自以为是,我们还做了些什么

接下来的,“我”和小王子相遇了。当“我”一遍一遍地为小王子画绵羊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竟然也像那些大人们一样愚蠢和迟钝。最后,“我”画了一只箱子,小王子终于高兴了,那是他最满意的绵羊。
然后,小王子的故事,他的星球之旅才正式开始。他造访各个星球的经历,每一个都饱含作者故事之外的深意。每一段文字,都在密集地调动你的脑细胞,让你的思绪纷乱作响。读到狐狸久久地注视着小王子说,“请你……驯养我吧!”,我不得不放下书,缓一缓,让自己能够更顺畅地呼吸。唉,这才是经典的文字啊。
   关于这本书的深入解读,一定有人曾经做过。这一本薄薄的书,毫无疑问可以演绎出数本厚厚的评论。在这里,时间和地点都不适合谈论哲学。我只是想,这本小书,多么适合一读再读。
   记得有人说过,《小王子》不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书。言外之义,书有点深奥,小孩子会看不懂。我倒不这么认为。书里并没有什么晦涩的哲学术语。或许年幼的孩子不能总结出其中的哲理来,但是他们会记得那些故事。故事如同一粒种子埋在心里,不知道哪一天,便发了芽,长出来的,可能是比哲学更深刻的领悟。
   用圣埃克絮佩里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本写给“还是孩子时”的那个大人看的作品。那么,大人们可以试试,自己是不是还有能力回到“还是孩子时”呢

(《小王子》,圣埃克絮佩里著,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2#
发表于 2010-9-16 12:1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ll 于 2010-9-16 12:17 编辑

最早看到这本书时是复印本,如果没有复印机的话可能会现出手抄本吧。
3#
发表于 2010-9-16 12:38:53 | 只看该作者
没抢到沙发,板凳也行,哈哈
4#
发表于 2010-9-16 22:09:34 | 只看该作者
有手抄本才是真的看书啊。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就多看几遍,多看几个版本吧。
5#
发表于 2010-9-17 09:08:47 | 只看该作者
相较现在美仑美焕的各种版本,最早的复印本没有外观,不知道是谁翻译的,却依然记得初读时的震动,这就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0:10:41 | 只看该作者
相较现在美仑美焕的各种版本,最早的复印本没有外观,不知道是谁翻译的,却依然记得初读时的震动,这就是作 ...
朵米妈 发表于 2010-9-17 09:08


复印本,真没想到啊。这本书曾经那么难找么?
我印象中读过的复印本,只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位师兄送我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1:18:47 | 只看该作者

(二)似水年华

昨天下午,又收到当当送来的两单书。包括上海译文出的翁贝托•埃科作品三种,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系列四本,卡波特的名作《蒂凡尼的早晨》,上海三联版刘易斯•布兹比的《书店的灯光》,人文版的《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二卷。

发现有两件事很凑巧(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啊)。

其一,《追寻逝去的时光》的译者周克希先生,恰好也是昨天记过的上海译文版《小王子》的中译者。说起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爱书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上大学的时候,这套书刚上市,整齐地摆在宿舍楼下的小书店里,曾经让我无数次用眼神去抚摸它。只恨囊中羞涩啊。好多年后才知晓,那是国内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1988年,译林出版社组织国内15位译者翻译这部巨著,1991年出齐,一时轰动。十多年过去,后来人慢慢发现,15个人分工合作翻译同一个人的作品,难免会有风格不一、水准参差的问题。周克希当年曾经参与翻译书的第五卷,鉴于上述情况,决定独立重译全书,计划九年完成。第一卷《去斯万那边》似乎在2004年就由上海译文出版了。后来不知怎么又出了人民文学版。有天在网上闲逛,发现第二卷也出了,终于决定出手。人文社的这个新版本(插图版),装帧风格朴素可喜,就是字体偏小,恐怕读起来会比较累。

有意思的是,国内还有一位翻译家徐和瑾,正在与周克希先生同时做同样的工作。译林版的徐译普鲁斯特,也是刚刚推出了第二卷。两个版本PK,势在难免,读者们的口水仗,有得打了。

周译将书名定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据说是因为周克希先生认为这个名字更贴合法语的原意。法语咱不懂,但是“追寻逝去的时光”与“追忆似水年华”在汉语的表达上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我真没看出来。两者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吧,只不过似水年华的表达更诗意一些。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似水年华”这个名字。

其二,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每一本的封面上都印着“追忆似水年华,阅读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的宣传语。呵呵,估计是编辑一想到法国人,脑子里就立马蹦出来普鲁斯特吧。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我是在《上海书评》上读到它的译者施康强先生的一篇评论后,想到找来看看的。据介绍,这几本书(或者只是最有名的《父亲的荣耀》?)是“法国教育部指定学生必读书”。意思是说每个法国孩子都读过马塞尔•帕尼奥尔,如同我们都要读鲁迅一样。法国也会这样?我有点怀疑书商在误导我等书民。

(《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马塞尔•普鲁斯特著,周克希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6月。)


8#
发表于 2010-9-17 11:4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szknife


    三爸  那是13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国内还没引进这本书呢  一位在美国的朋友在网上找到的文字稿  我们就用办公室的针孔打印机偷偷打印出来传看  厚厚的一沓  夹一个大号的钢夹子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15:0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zknife 于 2010-9-23 19:24 编辑

(三)缸是什么东西



晚上下班的路上,刚好听到先锋898巧妈王颖的育儿节目,请到一位来自台湾的教授谈儿童的阅读。车开到院子里,熄了火,接着听完才回家。节目里听来的故事,马上就在饭桌上分享和讨论。

说是有位老师,给学生们讲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接着问,大家怎么看这个故事啊?本来是想引导孩子们理解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吧。没想到,有个孩子问,老师,什么是缸啊?接着,又问,那缸有多高?旁边有没有梯子?司马光个子有多高?石头有多重?最后,孩子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故事是假的!

教授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非常重要。现在大城市的孩子,真有可能根本没见过大水缸,因为有自来水啊。没见过,他该怎样去在头脑中构想司马光砸缸的情景?如此等等,还真是平时没有注意过的问题。问三三,你当时有想过司马光砸的缸是什么样的吗?三三说,没有啊,我觉得书上的文字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妈妈说,三三见过大水缸啊,四岁时去故宫,外面不是有好多个么。再问三三故宫的大水缸是做什么用的,她却一时间说不出来。妈妈提示,故宫的房子可都是用木头建成的,失火了怎么办?三三想起来了,哦,消防用的,那时候,没有消防水龙头。


饭后闲聊,接着讨论语文课上新学的古诗,苏轼的《赠刘景文》,对这首诗爸爸以前没什么印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读之下,实在不觉得这首诗里有什么妙味。东坡的诗词佳作数不胜数,想不通为何偏偏会把这一首选进小学课本。网上翻查,关于刘景文的资料,查到的不多。感觉上刘景文似乎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苏东坡也挺看得起这人。两人之间的唱和诗很多,这首是其中之一。唱和诗,要么是惺惺相惜,要么是互相吹捧,属于比较乏味的一类。苏东坡把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或许有些人老珠黄的感慨,未必有什么其它的深意。

还有一篇谈诗话的文章(原典出处未知)说,刘景文是个神人,在山西当官的时候,经常到晋文公祠里去和里面的神偶聊天,晋文公(姬重耳)也时常回访他,关了门在屋里谈笑风生。刘景文死后过了一天,突然复生,起来写了三首关于天宫神仙景象的诗,然后对家人说,我现在天上任职,不再是凡人啦!说完,又死了。三三和妈妈听到这一段,俩人一起哈哈大笑。


课本上接下来的另一首诗《山行》,倒是杜牧的名篇。“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记得小时候老师说要古音xiá,这样才是押韵。三三说,不是,念xié。那么说,现在它回到普通话读音了。三三还考爸爸,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什么意思吗?爸爸说,因为啊。三三很惊奇,嗯,你怎么知道的?

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坐”的第四个意思,就是“因为”。举了那首著名的乐府诗《陌上桑》中的句子为例:“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爸爸很好奇的,倒是“坐”的字意,怎么会引申到“因为”上来?今天上午查《汉字源流字典》(289页),结果大致如下:坐(座),会意字,古文是二人相对居处于祭坛(土)前,面对土地神争讼曲直之意。由此引申为“在法庭辩讼”,如“躬坐狱讼”;再引申为“由……而获罪”,如“连坐”;进而引申为“因,因为”。


从司马光的缸,讨论到新学的古诗。三三颇有一些体会。她说,我知道现在的人为什么写不出古时候那样美的诗句了。因为,古时候有的东西,比如说缸吧,现在见不到了啊。爸爸说,是啊。停车坐爱枫林晚,你想想他们坐的什么车,是怎么停的车?一脚刹车踩下去,车就停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4:4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zknife 于 2010-9-23 17:51 编辑

(四)想把我读给你听



     电脑上打出“我读给你听”,耳边突然跳出老狼的那首《想把我唱给你听》。于是找来MP3,一遍遍听。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动。这首唱给恋人的歌,竟然也可以原封不动地唱给女儿。

     想把我唱给你听
     趁现在年少如花
     花儿尽情地开吧
     装点你的岁月我的枝桠

     谁能够代替你呐
     趁年轻尽情的爱吧
     最最亲爱的人啊
     路途遥远我们在一起吧

     我把我唱给你听
     把你纯真无邪的笑容给我吧
     我们应该有快乐的
     幸福的晴朗的时光

     我把我唱给你听
     用我炙热的感情感动你好吗
     岁月是值得怀念的 留恋的
     害羞的红色脸庞

    昨天收到当当送来全套5册彭懿的原创作品《我是夏壳壳》,翻开第一本《戴牙套的青蛙王子》,一口气读了几十页,猜想三三同学一定会喜欢,于是带回家,向她隆重推荐。
    上古筝课、写作业,忙完已经很晚了。妈妈对爸爸说,今晚你陪三三听故事睡觉吧。爸爸向三三建议,我来给你读《戴牙套的青蛙王子》,行不?三三说,好啊!洗漱完上床,故事开始了。夏壳壳的奶奶当年嫁给了怪兽王子,从此后一心想生个怪物孙子。夏壳壳一出生,就发出了怪物的嚎叫,“Wuha,wuha,gua—gua—gua,bugu——bugu——gu,gu,gatabisibatazhi……”爸爸大声地念出这一长串的怪声,三三腾地坐起来,把书揽过去,两眼发光地问,哪里哪里,我看看,我看看。
    爸爸告诉三三,写这本书的作家叫彭懿,你以前读过他翻译的很多书,但这本是他自己写的。三三说,我知道,《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还有《狐狸的窗户》,还有《风与树的歌》,《花香小镇》那一套。爸爸也是第一次读彭懿的原创作品,发现他真是很了不起。夏壳壳的这一本,情节精彩纷呈,人物形象和语言节奏也都非常到位,十分符合孩子的口味。
    读完序曲的部分,又应三三的要求,接着读第一章。“我叫夏壳壳,今年开学刚上二年级。从育才一幼到育才一小,我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绰号……”哪里,哪里?三三又坐起来了。她其实早就猜到了,爸爸故意把三年级读成二年级,把“从幼儿园到小学”念成了……这是讲故事的时候,爸爸和三三之间的游戏。

    爸爸很久没念书给三三听了。自从幼儿园大班起识字之后,三三便渐渐开始独自捧着书看。即便听故事,也是听妈妈从网上找来的现成的音频。给她念故事的乐趣,悄无声息地丢失掉,爸爸过了很久才意识到。想当初,发现她已经迅速地认得很多字早早地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心中还暗自窃喜呢。丢了东西不知道,还傻乐,没有比这更让人郁闷的事了。
    无可药救地,爸爸后来经常怀念给三三念故事的时光。想起三三不满周岁的时候,给她读的第一本书《小猫钓鱼》。讲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每次翻到小猫终于钓到大鱼的那一页,她便会用手指着淘气的猫,“哈哈哈”地大笑。这个“哈哈哈”,是爸爸编进故事里去的。于是爸爸很得意,比那只钓到鱼的猫还得意。
    上幼儿园那时候,睡觉前,在昏暗的灯光下,爸爸给三三念《魔法巨人》。巨人出现的街道的名字,总是会变成红宝路。世界各地的小孩子,味道最好、坏巨人最喜欢的,当然是中国深圳的小屁孩。有时候讲到一半,三三走神了,或者不自觉地把手指伸到了鼻孔里。爸爸不动声色,继续念故事,“巨人端着喝着绿啤酒,很严肃地对索菲说,小朋友怎么能抠鼻孔呢?……”三三便不好意思地笑一笑,赶紧把手缩到被窝里去。当然,这也是爸爸和三三经常玩的另一个游戏。讲完故事,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每次三三都会问:魔法时间到了么?爸爸会说,还没有吧,应该马上就要到了,我去把窗帘关严。
     
    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幼小的时候,给她讲故事,那真是一段特别温馨的时光。在一个一个有故事的夜晚,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那是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夜晚。我们在给她讲故事,同时也在将自己内心深处温柔的爱,一字一句地读给她听。这样的时光,真的值得好好珍惜。再听一遍老狼的歌吧,将那个“唱”字换成“读”,回味与孩子在一起时柔软的心情,跟着音乐一起吟唱,你的心会变得无比温暖。
    三三,谢谢你让爸爸得以重温到久违了的那种快乐。今晚,我们接着读夏壳壳。

星星老师:彭懿很幽默,做学问又极认真,摄影一级棒。曾经说过,不到央校来的作家不是真正的作家,很有趣的一个作家。
这个学期要请他过来,三爸到时要带三三过来看看。

szknife:好啊好啊!必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5 01:37 , Processed in 0.09713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