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zknife 于 2010-9-23 19:24 编辑
(三)缸是什么东西
晚上下班的路上,刚好听到先锋898巧妈王颖的育儿节目,请到一位来自台湾的教授谈儿童的阅读。车开到院子里,熄了火,接着听完才回家。节目里听来的故事,马上就在饭桌上分享和讨论。 说是有位老师,给学生们讲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接着问,大家怎么看这个故事啊?本来是想引导孩子们理解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吧。没想到,有个孩子问,老师,什么是缸啊?接着,又问,那缸有多高?旁边有没有梯子?司马光个子有多高?石头有多重?最后,孩子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故事是假的! 教授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非常重要。现在大城市的孩子,真有可能根本没见过大水缸,因为有自来水啊。没见过,他该怎样去在头脑中构想司马光砸缸的情景?如此等等,还真是平时没有注意过的问题。问三三,你当时有想过司马光砸的缸是什么样的吗?三三说,没有啊,我觉得书上的文字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妈妈说,三三见过大水缸啊,四岁时去故宫,外面不是有好多个么。再问三三故宫的大水缸是做什么用的,她却一时间说不出来。妈妈提示,故宫的房子可都是用木头建成的,失火了怎么办?三三想起来了,哦,消防用的,那时候,没有消防水龙头。
饭后闲聊,接着讨论语文课上新学的古诗,苏轼的《赠刘景文》,对这首诗爸爸以前没什么印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读之下,实在不觉得这首诗里有什么妙味。东坡的诗词佳作数不胜数,想不通为何偏偏会把这一首选进小学课本。网上翻查,关于刘景文的资料,查到的不多。感觉上刘景文似乎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苏东坡也挺看得起这人。两人之间的唱和诗很多,这首是其中之一。唱和诗,要么是惺惺相惜,要么是互相吹捧,属于比较乏味的一类。苏东坡把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或许有些人老珠黄的感慨,未必有什么其它的深意。 还有一篇谈诗话的文章(原典出处未知)说,刘景文是个神人,在山西当官的时候,经常到晋文公祠里去和里面的神偶聊天,晋文公(姬重耳)也时常回访他,关了门在屋里谈笑风生。刘景文死后过了一天,突然复生,起来写了三首关于天宫神仙景象的诗,然后对家人说,我现在天上任职,不再是凡人啦!说完,又死了。三三和妈妈听到这一段,俩人一起哈哈大笑。
课本上接下来的另一首诗《山行》,倒是杜牧的名篇。“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记得小时候老师说要古音xiá,这样才是押韵。三三说,不是,念xié。那么说,现在它回到普通话读音了。三三还考爸爸,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什么意思吗?爸爸说,因为啊。三三很惊奇,嗯,你怎么知道的? 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坐”的第四个意思,就是“因为”。举了那首著名的乐府诗《陌上桑》中的句子为例:“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爸爸很好奇的,倒是“坐”的字意,怎么会引申到“因为”上来?今天上午查《汉字源流字典》(289页),结果大致如下:坐(座),会意字,古文是二人相对居处于祭坛(土)前,面对土地神争讼曲直之意。由此引申为“在法庭辩讼”,如“躬坐狱讼”;再引申为“由……而获罪”,如“连坐”;进而引申为“因,因为”。
从司马光的缸,讨论到新学的古诗。三三颇有一些体会。她说,我知道现在的人为什么写不出古时候那样美的诗句了。因为,古时候有的东西,比如说缸吧,现在见不到了啊。爸爸说,是啊。停车坐爱枫林晚,你想想他们坐的什么车,是怎么停的车?一脚刹车踩下去,车就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