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980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三期第二轮第2周作业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7 10:5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月是故乡明,味是家乡美。
随着自己上学、出嫁,定居他乡,但还总是想起那个承载着自己儿时记忆的家乡。
儿时的家乡味道、印象中的各种习俗、已经离去的那些长辈,还有那些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这周来写写自己家乡儿时的那些人、那些习俗、那些生活。
2#
发表于 2017-8-9 19:08:39 | 只看该作者
#20 湘宁妈
      写写自己家乡儿时的那些人、那些习俗、那些生活
  
在构思怎么写这期的主题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选自陶杰的《杀鹌鹑的少女》
是啊!都是命运的巨变,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命运的安排吧!佛说的,一切都是有因果的。
回想起儿时的生活,似乎记忆中不开心的成分占得多,要唠叨起来,估计我得成祥林嫂了。
说说我的奶奶吧。奶奶现在还健在,今年应该有84了。
奶奶小的时候,家里是地主家,所以上过学。我小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和弟弟都是在奶奶家住的。奶奶很博学,会很多东西,她也教了我们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折纸(奶奶会用纸折各种各样的动物,特别是小青蛙,可以跳起来),跳舞(我就学会扭秧歌),会认识各种草药(乡间或是山上的草药,奶奶基本都认识,以前我小的时候,带我出去她也会教我,估计我是比较笨的,我从来就没有学会过),会煮各种对身体有益的凉茶(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凉茶),还有很多人生的道理(在教我知识的时候,奶奶强调:读书要读活书,读死书不如不读书;在我开始离开家走向社会的时候,奶奶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希望奶奶可以一直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
3#
发表于 2017-8-13 19:25:45 | 只看该作者
回不去的童年——远去的习俗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把一些古老的习俗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小时候,最期待的是过年,而过年仿佛是从做年糕开始的,家家户户在河埠头浸好米,然后爸爸挑着担子到村里的临时年糕加工地,排队等待,小孩子也跟在旁边,等着轮到自家做年糕时帮忙拿托盘搬运从机器里轱辘着滚出来的年糕并把它们晾晒在竹席上并且不时地要翻滚一下,防止黏住。我小时候已经是机器加工了,我想在这之前纯手工加工年糕应该吸引小朋友也更有意思。童年时,只要是有关于吃的节日,永远都是最吸引小孩的。到年二十几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去庙里祝福,就是鲁迅小说祥林嫂里的祝福的场景,妈妈准备了祝福的猪肉,鲫鱼,萝卜,水果,果干等食材,然后去附近的3个庙里去供奉,祈求一家平安健康、诸事顺利,而我也会陪着妈妈帮她拎东西,因为庙一般都建在小山顶上,所以我也喜欢跟着一起去。说到庙,不得不说和它相关的社戏,每年农历三月三,八月初三,八月十五等日子,附近庙里的“老爷”寿日,都会集资举办庆典活动,对小孩子来说,最热闹的就是社戏了,可以去后台看越剧演员怎么化妆,还可以吃到好多小吃,以前人们还会请亲戚过来住上几天,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再也没有了,因为现在看戏的只有老人,而且交通发达了,娱乐方式也非常丰富,小孩们平日里也不缺零食,谁还会流连这种传统的节日呢。在经济发达的现代文明之前,传统节日的魅力消逝得如此毫不费力。
当然一年当中最吸引小孩的节日就是春节了。小时候,不是每年过年都会买新衣服,有时会买大一些,过了年、走完了亲戚,再把衣服收好,明年春节继续穿。年三十的时候,过年的气氛达到了顶峰,我们家一般都是爸爸包粽子,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我们是年三十包粽子而端午节不吃,而且包的是番薯丝和糯米和在一起的粽子,番薯水分多,包的时候一定要力气大,裹得紧才好吃,所以这个任务自然而然落到爸爸身上,而妈妈这一天也特别忙碌,集市卖完东西回来已是中午,忙好午饭,开始准备年夜饭,公鸡肯定是要杀一只的,当然杀鸡的任务留给爸爸,可是洗,煮,烧之类的活全是妈妈的,一下午下来一双手洗得冻的通红,冻疮肯定也是破了,小时候浙江的冬天还是很冷的,河水有时冻得刺骨。等吃好年夜饭,把粽子放进大锅里,灶膛里塞进几根大木段,慢慢地煾到半夜,中途还要翻一次,然后忙了一天的母亲还要去河边洗一家人的衣服,我也会陪着一起去,除夕的夜空繁星闪烁。洗好衣服,把初一的菜准备好,因为初一是不准动刀的。等到忙好家里的事情,妈妈把新衣服放在我们床前,此时春节晚会早已开始,爸爸去门外放鞭炮,称之为“关门銃”,之后便不能再开门了,春节的步伐随着这越来越密集的鞭炮声而越走越近,而年初一每家每户的“开门銃”告诉我们新的一年真正地开始了,小朋友可以继续各种吃吃吃了。
现在传统节日的气氛都越来越淡了,就连小孩子对过年也没什么特别的向往。我们的很多习俗都产生于农耕文明,那时人们的快乐很简单很单纯,吃好的、穿好的,快乐的满足也相对容易。如今农耕社会不再,物质生活丰富了,吃好的、穿好的不再是奢侈的事情,很多古老的习俗随之淡出视线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现在怎么样才能真正地快乐变得更难了,或者让我们的欲望变得简单一些或者自我实现得更高一些。而那些遥远的美好的记忆,只有尘封在记忆深处了。

4#
发表于 2017-8-13 20:32:43 | 只看该作者
我爱糯米
昆明归来,孩子喜欢上了米线,我喜欢上了饵块。说到饵块,其实就是用糯米做的薄饼,就着甜花生酱,软糯可口,让我“一口钟情”。
我是喜欢吃糯米食的。在苏州,每到过年,要是哪家做了糖年糕必定要和熟络的亲朋好友分一分。大家知道我的喜好,每次都会多给我几块,红糖的白糖的都有。那会拿到年糕我是舍不得吃的,又生怕生霉,刚拿来就小心翼翼地用保鲜袋一块一块装好,放在冷冻室里存着。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买到各地各色年糕开始,我就不在将送来的年糕像之前这么“供着”了。常常是趁新鲜赶紧吃,当天蒸出来的年糕冷却后按下去稍稍有些软弹最适合切片ifixgxp对disdidsp和入口了,太软和太硬都无法下刀。年糕切片后可以放入粥里水煮,也可以裹着蛋液油煎,也可以如上所说,直接切片当冷餐零食吃。
除了本色的糖年糕,还有加入豆沙,猪油,红枣,核桃,松子,玫瑰酱,桂花等各色辅料的猪油糕、重阳糕、撑腰糕、定胜糕、大方糕,双酿团……让人目不暇接,每种都想尝一尝。不过,“简单就是复杂的极致”,吃了各种,还是糖年糕不会腻。这次昆明之行认识的饵块,和糖年糕相比连加糖的步骤都省了,但并不妨碍对她的喜欢,没有其他辅料的“干扰”,反倒更能嚼出米的“糯香”。

三期12小马夹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22:57:28 | 只看该作者
自从一家人陆陆续续在深圳安居乐业之后,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渐渐地成了我们嘴里的“故乡”,那个承载了儿时记忆的小县城也被我们叫做了“老家”。小时候,过年是我们最期待最开心的日子,一来可以不用去上学,二来可以和姨妈姑姑伯伯舅舅家的兄弟姐妹们团聚,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可以吃到只有过年才会出现在九格盘里的美食,基本上都是长辈们做的小零食,用来招待客人,不过我和弟弟经常在客人来之前很有技巧地偷偷得吃上一些而不被发现。现在,美食更多了,可记忆中的那些味道却是这些年任你吃遍大江南北山珍海味也再不能体味到的香甜。
如今,兄弟姐妹们都已长大,有的忙着立业,有的忙着成家,有的忙着照顾小孩,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忙碌,见面少了,甚至联系都淡了,但是,只要有机会聚到一起,那些细腻的温暖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就会即刻复苏,我们一起聊童年里那些大家曾做过的糗事趣事,一起唏嘘感叹现实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也可以一起憧憬有关未来的规划。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城市里呆得太久,早已习惯了人们之间虚与委蛇的交往,礼貌的笑,节制的表达情感,见面只谈些无关痛痒的天气和饮食,只有回到家,回到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当中,才能回归到最淳朴最真实的状态,那些爽朗的笑,真挚的眼神,关切的话语,是如此让人如沐春风心胸舒畅。
每次长假拥堵的交通让回家的路变得山高水长。我们一大早出发,原计划晚上到家和亲友们共进的晚餐,总是在龟速路上爬行十几个小时后,还是只能将晚餐的地点换在了某一服务区。
记得小时候的夏夜,我们常常坐在院子里的空地上看月亮,看星星,夜风微凉,月色如水,照得院子里的桂花树树影婆娑,如梦似幻。我们躺在凉床上看满天星斗,听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传说。那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没有那么多的动画片和玩具,但在小孩子的眼里并不悲苦,如今回想起来,内心深处依然会忍不住地变得十分柔软。
在我怀着老大的的时候,外婆走了,她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慈祥最善良的老人。奶奶走的时候,老大三个多月,走之前奶奶患老年痴呆症已有两年。因为结婚后陪伴老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少,老人们总是会在我们离开的时候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来。至今还记得奶奶当时失落的眼神和无声的叹息,现在回想起来,那再三的询问其实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渴望关怀和陪伴的一种诉求,只是他表达这种需要的方式过于含蓄,而我那时又还过于年轻,即便是他最喜欢的孙女,我也没法体会到这个垂暮老人内心深处的苦楚和企求。外婆和奶奶一生为善,也一生清贫,可惜那时候每个人都生活不易,我和家人经常聊到,如果外婆奶奶能再等多几年,我们肯定会有办法和能力让他们享上几年清福。无奈斯人已逝,惟愿二老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安好。
月是故乡明,味是家乡美,不管走多远,离开多久,故乡的家永远是我心灵最温暖的归宿。
2#Bambi米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30 08:52 , Processed in 0.07835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