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38151|回复: 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6中级班第三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3 15:54: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三选二:
1. 写一篇读后感
2. 做一场读书会并写心得 (必选)
3. 第三讲心得 (米老师最希望看到这个)

回复本帖,注明中级班学号、姓名、主题名。


截止日期:
2016年10月15日前
推荐
发表于 2016-9-21 12:21:22 | 只看该作者

B07  梁婉娜


第三讲:米菲《打开悦读魔法盒》

学习随感


一直很喜欢米菲老师,喜欢她深厚的阅读底蕴;喜欢她对童书的独到理解;更喜欢她的娓娓道来!在这次的课程中,让我感受良多的是下午的工作坊:《捉小熊》的延展方案,小组讨论、讲述、老师点评。


      我与孩子共读了4年多(从她7个月大开始共读,现在5岁多),我爱绘本,更爱与孩子每天雷打不动的共读时光。但对于群体阅读,我的经验也仅限于到孩子班上去讲故事、给孩子的小伙伴们讲故事。延展方案,一直是我心头的魔咒。因为我给自己设了“缺乏创造力、没创意、没新意、手工白痴”的限。报名三叶草的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也是为了解除我心头的魔咒,想给更多的孩子带去更高质量的故事会。

下午的工作坊,当小组讨论的时候,我是着急的,因为那个魔咒又出现了。其实《捉小熊》这本书让我想起了《阿罗有支彩色笔》系列:在美国,有一位小男孩阿罗,在他天马行空的世界里,凭借着一枝彩色笔,画出了自己的无数梦想。阿罗随心所欲,阿罗心想事成,阿罗在他的世界里涂涂抹抹,描绘着他自己的各种故事。作品简洁生动,充满奇异幻想。在我的头脑里阿罗跟小熊就像双胞胎一样,他们是童书世界中最富有想象力的小男孩,凭借一枝彩色笔,为自己画出一趟趟五彩缤纷的旅程或是化解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危难。可是,该如何把阿罗与小熊联系起来、一起放到延展活动中呢?无感!这时我头脑里又想起了安东尼.布朗的另外两本书《形状游戏》与《一起玩形状游戏》。小熊与猎人玩的不就是形状游戏吗?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玩形状游戏啊!可是,怎么玩?什么方式?又无感了!随着讨论时间的倒计时,我放弃了思考!经过同组小伙伴们的各种讨论各种否定各种再讨论,最终我们选择了“营救猎人大行动”的延展方案。当我们上台讲述延展方案时,同学们和老师马上反驳“我们为什么要救猎人”?这让我们始料不及!我们以为:这就是一个大逆转的游戏啊,小熊有支无所不能的彩笔,就算他救了猎人,他自己也不会遇到危险,那么,为什么不能救呢?



米菲老师对我们这个方案“三观不正、道德绑架”的点评刚开始让我无法理解,甚感委屈。但当我放弃了辩解,静下心听老师的继续点评,突然领悟到:我们确实是认为小熊应该救猎人,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而且他救了猎人也不会遇到危险,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助人为乐啊!能帮助别人自己又不吃亏,何乐而不为??可是,我们的孩子也要接受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道德”教育吗?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坏人,好不容易脱险了,这时如果坏人遇到了危险,反过来救了坏人,我们的孩子没有小熊的神奇彩笔,还会安全吗?

我想,可怕的不是这个方案“三观不正、道德绑架”,可怕的是我们不自知!我相信,除了这次的延展方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道德绑架”机会,我们会不自知的把自己成长的烙印继续烙在孩子的身上,因为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当了妈妈后,读了不少的儿童心理学、育儿等等类型的书,也接触过“道德绑架”的理念,也知道我们不能把自己认为对的、好的方式强加在孩子身上,可是,当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自知的“绑架”了孩子!

学无止境!光学光听收获甚微,过了就忘!我想,我最缺乏的还是“多读、多思、多练”!特别是“多思、多练”!加油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6-9-17 17:08:27 | 只看该作者
     G05 陈玉莲   第三讲心得
      记得当时在聆听米菲老师的初级班故事妈妈第三讲《从故事读懂童心》,她那温柔娴静的声音深深地拨动了我心弦。“别说你快点快点。一个个顺序不一样。拿我跟他们比,我会紧张的。一紧张,我就会发冷。一紧张,我就会缩小。……一个个,不一样,会的事情不一样。……别问我为什么不会。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我说不出来的心情,太多太多。别拉我。别推我。一个个长短不一样。一个个时间不一样。……”声声入心中,虽然未看见,但老师的声音像有魔力似的,带我再次走进绘本《别说你快点快点》里。那时候,我就想:这样的一种声音,在她背后是历练了多多少少风雨?真让人敬佩啊!
    9月10日的课程中,我记下老师所提的秘诀“多读、多思、多练” 。为人师者,必定会以身作则。这六字真言,想必就是能练就成有魔力的声音吧!^0^感谢米菲老师无私的分享自己多年的实战精华,受益很多很多……但无奈本人愚笨,词穷,只能简略记下。
    整理当天的听后感如下:
1、老师以《从头到脚》为热身操,简单的一个小活动在无声中使得参会的同学热闹起来,一扫早晨匆匆的不舒。
2、“自己都不快乐,又怎能将快乐传递出去。”从此句中,我听出了阅读的技巧是:首先让自己融进童书里,身上的能量自己会与孩子(周边人)交融在一起。
3、呈现《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最后一页,化作彩蝶。老师问到你看到了什么时,我还真的不知道,原来:蝴蝶身上翅膀中颜色是它从小到大所吃的食物的颜色。实在羞愧!
4、关于控场:当孩子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时,请用接纳的心态,欣赏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的想法。
5、关于延展活动:是要与书本内容相衡接,而不是单纯地出现图画书中的一些人物角色。
6、关于动态阅读:绘本剧的目的重于熏陶与积累,不是为哗众取宠。另外,应该找准绘本的核心价值,假如只是流于形式,是不会促进孩子(自己)再深入思考问题。


《捉小熊》故事会方案
故事会主题:当我遇到困难时……

故事妈妈:陈玉莲
故事地点:金沙小学一(1)班
故事听众: 6岁孩子47

讲故事
1、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免不了会遇到困难的。曾经还有人说过“人生苦难”这句话呢。现在,我们来聊聊“当我遇到困难时……”
2、倾听孩子诉说的困难,从而一探这些孩子的世界。
3、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得运用仁义、智慧去化解危机。

4、讲故事《捉小熊》

5、对焦最后一页,续说故事:

1)骑在白鸽飞走的小熊,它想到哪里去?

2)望着飞走的小熊,这两位猎人该如何是好?

3)你希望给《捉小熊》设计一个怎样的结局?

6、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慎重思考哪一个办法才是最适合的。

故事会心得体会
    《捉小熊》简单的线条,艳丽的色彩,惊险的故事情节,美丽的童话形象,又富有逻辑思维的幻想,这一切都很适合给6岁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天真烂漫的47个孩子来到我身边一个多月,从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师与生的感情就是这样日渐增加,可爱的他们配上可爱憨厚的小熊(感谢三叶草让我遇见它),这是一本必选的好书。
故事妈妈与故事老师这两个称呼对我而言,是两种身份。当我面对的是一群别人的孩子,如女儿的同学,或故事会中的陌生孩子,我的身份是故事妈妈,以妈妈的口吻跟他们交流对话。然而,当我回到班上,我面对这47个孩子,在这个学校,在这个班级,他们都是我的孩子,而我的身份却不是妈妈,而是老师了。很多时候,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该以什么身份去面对孩子而犯难……慢慢地,我开始想明白了。




点评

方案做的不错  发表于 2016-10-14 21:07
3#
发表于 2016-9-18 10:12:52 | 只看该作者
A03 晓芝

一、作品解读和方案确认
图画书很多,跨国界的合作也不少,不过感觉像《羽毛》这样跨地域文化的作品还是比较少。这本书缘起于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局”)在2012年发起的一次跨国界合作图书的活动。这本书的文字作者是中国的曹文轩,图画是巴西的罗杰米罗。
说到羽毛,首先想到的就是羽毛的载体——鸟。
鸟是上天的使者,鸟对美洲人而言一直具有神圣的魅力,因为鸟是灵魂的象征,在天地间起中介作用。通过接近它们的羽毛,人们试图与神灵对话。
南美洲的人对鸟类有一种深厚的文化信仰,这其实有究可考:南美洲鸟的种类占据全球的 1/3,而其中大部分又属于候鸟(候鸟的冬去春来等习性易让原始人联想到与太阳的关系,诱发其对鸟类的敬畏和崇拜)。
在希腊文里,鸟这个词兼有“预言”与“天之信息”的意思。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来探究,中国道教里的鸟也有同样的含义:仙人以鸟的模样出现,表示轻盈与脱离地上的重力。
从同样的角度来看,鸟象征脱离身体的灵魂,或者代表智慧——《梨俱吠陀》里曾说“智慧即是飞得最快的鸟”。某些史前的鸟人图案,也可以从类似的意义去解释:灵魂飞升或者萨满心驰神荡的飞行。
从更普遍的意义来看,鸟类象征精神状态、天使和生物的高级状态。青鸟在中国文学中是仙女和不朽的天使的象征。同样,鸟在伊斯兰教里亦用来象征天使,《古兰经》里谈到“鸟语”即是“天使的语言”,代表精神上的觉悟:鸟类在我们中间保留着创造之歌的某些东西。
而鸟羽,则是穿越神圣的象征。
人类学家缪勒指出:“棍子上的羽毛随风飘动,能把人们的期求带给神”,也就是带到天上去。
在萨满教里,羽毛象征升天的仪式,也就是同预测和占卜等仪式联系在一起的。
羽毛也跟月亮的象征意义相结合,表现植物的生长。比如,对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来说,羽毛和头发、青草、雨水是对等的。
羽毛还象征不受人间重负束缚的神奇力量。王公贵族头戴的羽冠使人想到光芒四射的太阳、灵魂预定得到解救者头上的光环。与被确定为太阳神或授予天国权力的加冕仪式相似,国君和教皇的华盖四角及柱顶上插的羽毛,象征来自上天的最高权威——同时也包含主持正义的 责任。
羽毛还是正义的象征(特别是埃及人这样认为),死神阿努比斯会用天平衡量心脏和公正羽毛的重量,如果心脏与羽毛重量相当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升上天堂,与众神永生;如果羽毛比心脏重的话,这个人就有罪了,将会被打入地狱。这也许是因为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重量也会打破平衡的缘故。
印第安人认为身披羽毛或口里衔一根羽毛,甚至往肚子里吞下一根羽毛,就等于得到鸟的一份本事,如果加上、必要的法术,掌握变成鸟的本领。
真正的羽毛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更倾向于实用性,比如羽毛球,羽毛扇子,鸡毛掸子或者是鸭绒被子等等。对于羽毛包含的象征意义,则表现在文化产品上更多一些,比如服装或者首饰。当然还有影视作品,比如《阿甘正传》开头和结尾都用了一段羽毛飘来飘去的视频,也许它在说,人生就像羽毛,它看起来是那么轻,那么小,那样的微不足到,那样的弱不禁风。人生的许多事情你都无法控制与预见,因为我们就像飞在空中的羽毛。
我拿起《羽毛》这本书的时候,第一眼映入眼帘的就是封面的白琵鹭。深圳的红树林湿地作为全球黑脸琵鹭的第二越冬地,这些年都在不遗余力的宣传这种嘴巴像勺子的鸟。黑脸琵鹭和白琵鹭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睛周围是不是黑色的。关于封面上这只白琵鹭的来历,罗杰米罗在导读中也提到,是朋友提醒他画的,因为其象征公平正义。
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很多的鸟,罗杰米罗也画了很多的鸟,前面说到南美洲的人对鸟类有一种深厚的文化信仰,这种信仰也深刻于罗杰米罗的画中。
我曾经试图把扉页中那么多种鸟的影子一一解读出来,是为了迎合中国作家而都画了中国的鸟吗?肯定不是,明明有只亚马逊雨林的金刚鹦鹉混迹其中。更奇怪的是,里面似乎还有一只始祖鸟。这个疑问也在罗杰米罗的现场分享中解惑:这些鸟,有现实的鸟,也有虚构出来的鸟,不必解读太多。
当了解到这点以后,我也打消了一个念头:把这本书的延伸,作一场介绍鸟类的科普。如果刻意的去告诉孩子们鸟类应该怎么分,这个鸟是什么那个鸟是什么,很跑题有没有?
接下来我研读了文本的内容:
    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被风吹到那边。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这样问自己。
  她问过翠鸟:“我是你的吗?”
  她问过布谷鸟:“我是你的吗?”
  她问过苍鹭,问过大雁、孔雀、天鹅、琴鸟、百灵……
  尽管鸟儿们的境遇不同,姿态各异,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的答案都是:“不是。”
  最后,羽毛落在了坚实的大地上,她平静而坦然。此刻,问题和答案似乎变得不再重要。

羽毛的整个历程,可以理解为寻找自我的过程。我是属于谁?我从哪里来?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最终我将去哪里?
但是,如何将这个思维传递给孩子呢?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尝试全文诵读给孩子听,二年级的她坐不住,换成她自己读,她就会嚷嚷没意思。也许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这段文字有些庸长而无趣。
那么故事会的形式肯定不能直接按照绘本来读,因为计划中的听故事小朋友是不超过三年级的。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小朋友,需要一个更好的讲述方式。
于是我打算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小泳扮演羽毛,而我扮演各种各样的鸟。一问一答的方式,加上肢体语言的表达。
同时,收到朵米妈的启发,我选择了几段音乐配合整个故事,比如开始的时候使用舒缓的《天空之城》,在苍鹰出现以后改用比较紧张的伴奏,最终则用《小夜曲》作为结尾。在家试读的时候效果还可以。


二、方案设计
1、主题: 飞翔的羽毛
2、纪录者:泳妈
3、讲述者:泳妈
4、绘本故事:羽毛
5、年龄:5~10岁
6、人数:15~20人
7、时长:1小时
4#
发表于 2016-9-18 10:13:58 | 只看该作者
A03 晓芝

故事会回顾

这本书原计划是讲给一年级的小朋友的,但是临时场地的问题取消了。

而后,泽妈联系我在社区的中秋故事会上讲故事会,反复考虑以后,我还是决定讲这一本,并挑选了《月亮冰激凌》给包包妈做第二个故事。故事会的延伸,则是中秋做冰皮月饼。

故事会当天,我带着《羽毛》和羽毛出发了,当然,还有我的小助手小泳。

到了社区现场,阿江姐大概给我介绍了场地和参与人员。然后我马上被惊到了,满满一屋子的人啊,大致了解了一下,二三年级的为主,十岁左右的也有,三岁小豆丁也有,男孩和女孩基本各半,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故事会常客。

故事会常客意味着他们对绘本的理解力超过一般小孩,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口味已经被深深的吊高。对于我这一个故事会经验严重不足的人来说,简直是个不小的挑战。

挑战来了,自然要迎难而上,见招拆招。

开始的时候,播放了《阿甘正传》的片头视频也就是“羽毛之歌”,这段视频中的羽毛飘飘忽忽,一会儿落下一会儿升起,一会儿旋转一会儿飞翔,画面和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故事会后阿江姐还特地问了这段羽毛之歌的含义。不过现场看起来,孩子们对这段视频表示了非常大的不满意——太短了!

而后,我借用带过去的MCF领巾开始讲起,介绍了深圳湾的黑脸琵鹭和《羽毛》封面上白琵鹭的相似处。这个时候,去过红树林观鸟的小朋友立刻举起手来表示他见过。
接着,我问他们,你们都认识什么鸟啊?回答有麻雀白鹭老鹰等等,对于深圳的留鸟红耳鹎黑翅长脚鹬等并不知道,看来观鸟活动还需要大力普及啊,他们的认知看起来也大都来自书本或者动物园而不是自然,这就是“自然缺失症”的苗头。

file:///C:/Users/Qia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这个时候我打开了音乐,试图用音乐和文字与孩子们一起体会羽毛的旅程。但是孩子们并不买账,他们不需要音乐。很快我就发现,我准备的整个音乐在整个故事会没有用上,所以这个音乐的尝试,在这一次的故事会算是失败了。回想到朵米妈讲述《公园里的声音》,配乐的应用是有铺垫的,确实,这样突兀的上来配乐不合适。下次继续改进。
前面的讲述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但是,不可避免的也有些“呆”。
于是到了翠鸟这里,我站起身来,跟他们说,翠鸟现在要抓鱼了。现场的气氛马上活了起来,他们纷纷自告奋勇的宣布我是鱼,来吃我吧。

file:///C:/Users/Qia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布谷鸟呢,大家一起学起布谷鸟“布谷,布谷,布谷”的声音,声音已经非常大,音乐完全听不到。我也只能让他们“布谷”够了才往下讲。

接下来是大雁,则叫上孩子们一起当大雁飞起来,看,大雁飞起来好高兴。
讲到孔雀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就懂了,这个孔雀可真是骄傲啊。

file:///C:/Users/Qia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讲到苍鹰遇到云雀的时候,气氛一下子就沉重起来,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不忍的表情。

孩子们的领悟能力都是超强的,这个时候心里默念三遍,不要讲太多留给孩子自己去体会,不要讲太多留给孩子自己去体会,不要讲太多留给孩子自己去体会。

file:///C:/Users/Qia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故事的最后,我问孩子们,羽毛到底是谁的羽毛?有人说是老母鸡的,有人说不是,我告诉他们,我也不知道,这个答案请你们再想想好吗?
接下来不可免俗的来了一个吹羽毛的游戏,为了贴合中秋的主题(其实就是硬凑),把这个游戏升级为了吹羽毛到月亮上去。

怎么吹,当然要有点噱头,高?矮?对战?真是太好玩了。

期间还有小朋友过于兴奋,带着助跑挂在我脖子上不下来,还有小朋友没有被点到玩游戏记得眼泪汪汪,还有玩得不想下去的,这时多亏了协助的义工帮忙维持秩序。一场游戏下来,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file:///C:/Users/Qia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讲完故事,顺利过渡到第二个故事,我也在旁边休息。这时有个小姑娘在旁边嚷嚷要走不高兴,可是呀,我递给她一颗费列罗以后她马上笑了,还用包装纸叠了一个雨伞给我。孩子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对不对?

如何在一场故事会中,尽可能的照顾到多个孩子不同的需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需求,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需要多多的实践才行。

另外,从过去的几次故事会来说,在故事的讲述方面,做的不够,对于故事本身的讲述和演绎,才是故事会的主题。多看多思多练,继续加油吧。
5#
发表于 2016-9-19 14:37:19 | 只看该作者
C05 牟海燕
9月10日故事妈妈中级班培训感想:一天的培训又不知不觉的又到下午四五点钟了,整整一天听着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分享,中午也是匆匆吃个快餐,大家仍然意犹未尽。通过三天的培训,对于一个理科生的我感触颇多:
1、        老师的博学多识让我觉得我在很多方面太过匮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需要大大提高,虽然这次学习的目的是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认知从而更好的教育小孩,但是通过和老师们以及这么多故事妈妈们的接触,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更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更好的教育下一代。
2、        故事妈妈们的学习热情打动了我们自己。在故事妈妈的班级里深深打动我的还有如此认真的故事妈妈们:不少妈妈上课当天从广州、从东莞、从惠州凌晨不到就起程赶往深圳,或者提前一天就近住在了附近;有好几位身怀六甲的妈妈们依然按时到场做好笔记;还有妈妈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也不断的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为妈妈们感动,为我是其中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3、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米菲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作为一个阅读推广者的故事妈妈,有六字真经就是:多读、多思、多练;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多给他们输入,广泛的输入、深刻的输入,有朝一日他们会自然的输出。诚然作为家长大人的我们,何尝不是同样需要广泛的输入、深刻的输入,才能为孩子们呈现出更多更好听的故事。特别是对故事背后的故事,对中心主题的理解和延伸都需要一定思考。
7#
发表于 2016-9-21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B07  梁婉娜
第三讲:米菲《打开悦读魔法盒》

作业2:做一场读书会并写心得

米菲老师的课程没多久,刚好是中秋节前夕,恰逢幼儿园举办庆中秋活动,又有机会到班上给孩子们讲故事了。
一、方案设计
1、故事时间:2016年9月14日上午
2、故事主题: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幼儿园老师定下的主题)
3、绘本故事:《嫦娥奔月》
   融合的故事:《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射太阳的勇士》
4、讲述者:小喆妈妈
5、记录者:小喆妈妈
6、孩子年龄段:5-6岁(大班)
7、人数:约40人
8、时长:20分钟(也是老师定下的时间,因为还有其他延伸活动)

二、活动回顾与心得
1、活动前的准备:


收到活动通知的时候,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了。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有很多的选择,我首先要考虑的是版本的选择问题。想起台湾汉声出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那是我比较喜欢的版本。家里只有一堆月亮主题的绘本,关于中秋节传说的还真没有。还好在图书馆借到了《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8月的故事(中)》。里面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有《月饼里的秘密》、《月亮上的兔子》、《砍不倒的桂树》、《嫦娥奔月》。本来我想讲《月饼里的秘密》,可是晚上给娃讲了一遍后,再讲了《嫦娥奔月》,娃帮我选择了后者,理由是:她更喜欢《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她觉得班上的小朋友们也会更喜欢听这个故事的。


接着是考虑讲述方式。这个故事图少字多,是直接拿书讲?还是准备PPT?我一直不太喜欢用PPT给孩子们讲故事,因为觉得一边要控制PPT,就很难全神贯注的跟孩子们一起融入故事中,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失去了纸质书的意义?最终决定:拿书讲(虽然心里是有点忐忑的,40个孩子啊!)。


第三步:熟悉故事。先把手头上所有关于后羿射箭、嫦娥奔月的各个版本故事看了,再重点熟悉要讲述的这个版本。然后用荔枝电台讲述了一遍,回听自己的讲述声音;修改,再录一遍,再回听。我想,对于这种图少字多、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讲述是否吸引孩子是关键。


2、活动回顾:


我先跟孩子们简单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引伸出“猜灯谜”的游戏,用“猜灯谜”进行热场。孩子们都很喜欢玩,但由于我的准备不充分,用手机百度到的灯谜来跟孩子们玩,没有时间筛选难易程度适合他们的,导致很多灯谜对于他们来说太简单了。


进入正式的故事讲述。故事之初,我把《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射太阳的勇士》里关于后羿、嫦娥的身份、后羿射箭等内容也融了进来。只见爱听故事的孩子们身体前倾、全神贯注的听着这个历史传说故事,美好的孩子们!


我很喜欢这样给孩子们讲故事:把书摆在自己的腿上,不用看电脑、不用担心PPT是否清晰,只需要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去给孩子们读书,就那样跟孩子们一起融入神奇的历史传说中。孩子们的专注、孩子们对故事的渴望总是一次次的触动了我!


故事延伸活动:家长做月饼(不足之处是幼儿园不允许孩子们动手做月饼,园医怕外带的月饼材料不卫生);老师、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做灯笼。






8#
发表于 2016-9-22 17:50:54 | 只看该作者
C06 Wendy 中级班第三讲作业3

悦读悦自愈
——《悦读悦美的童年—阅读技巧篇》工作坊心得

9月10日,期盼已久的米菲老师的中级班课程终于来了,初级班的时候米菲老师的课是《从故事读懂童心》,而这次米菲老师带来的是《阅读进阶:阅读攻读技巧》,非常之期待。一天的课程充满着欢乐、思考、惊喜与感动,虽然已经过去一周,但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仿佛犹如昨天,历历在目。

场地的意外状况
早上大家到了之后,发现预定的场地大门没开,大家有条不紊的通过二维码签到,暂时不确定是什么状况。9:30分左右,班班通知大家换场地,新的场地重新安排缺少的椅子、桌子,调试投影设备和话筒,总之就是从四处赶来的故事妈妈们有点懵懵的了。班班的开场调侃到,这个情况对我们也是一种考验甚至是彩排,通过自我介绍这个环节来过渡。米菲老师更是非常自然的就这个意外联想到了之前她讲过的一次关于控场的讲座安排,提到了“台下做加法,台上做减法”以及你准备的永远都不够这样的活动经验,看来故事妈妈讲故事和表演艺术有一拼呀,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啊。

开场热身
切入正题后,为了调动大家的气氛,米菲老师引入了艾瑞卡尔的《从头动到脚》的绘本,带领大家一起热身。这真的是一个极好的开场活动哦。放在任何一个故事会的开场都很完美契合吧。之前开场和热身活动没有想到过这样别出心裁的方式,看来动脑筋比创意还是要多去参加故事会,这是唯一正途。

六字真言
热身完毕,米菲老师故意卖关子,说之前有学员请教做故事会的秘诀,之前听过讲座的同学纷纷积极回答,但貌似总是差一个字,最后揭晓谜底的时候,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多读多思多练”,简单的六个字,却高度概括了我们的基本功要求。大部分人都觉得儿童绘本简单幼稚,多思这个词用在这里似乎有那么点奇怪。但是就我有限的课堂经历来说,如果还是抱着这样的观点来看绘本,真的是门外汉了。几个月之前,我对待很多绘本的方式是,别人推荐或者自己觉得好玩,买回来或者借回来,读给宝宝听,宝宝特别喜欢的,读多几遍,宝宝不行的,就束之高阁或者还回去。在宝宝不读的时候,我也是断不会一个人看的。这样读绘本读了两年多,好少关注绘本作者,出版社,绘本类别,绘本延伸,创作者背后的故事,同一作者不同绘本之间的关联等等。简单说,还是没有发自心底的热爱这些绘本,高级班的三堂课为我提供了丰富的书籍资源视野,启发了我从多维度了解绘本,绘本不再是孩子的专宠,我也变成了绘本的粉丝,变成了那么多优秀绘本作者的粉丝,我如饥似渴的陷入这种童年的自我唤醒旅途之中,沉醉不已。
我的热情已来,孩子的热情只会更加高涨。上次的故事会的成就感还没有消退,但是在老师的讲解下,我觉得自己要往回收一收,通过不断的精读来提炼自己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不急于在公开的场合去讲,私下的朋友聚会可以多拿来做练习。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开场的时候,米菲老师说,不管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也好,还是其他考虑也好,故事会的基本原则还是要用纸质书来进行。为什么要读纸质书,米菲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放了一张《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最后一页,问,大家看过这只蝴蝶的翅膀的颜色吗?我只记得是五颜六色的了,米菲老师说,她的颜色都是她吃过的东西,啊?我心中一惊,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发现过?当然这不是重点,米菲老师说出这句话之后,我就明白了,绘本之于小朋友,无异于食物之于毛毛虫,当最终有一天,小朋友长大成人,他身上的气质内心的色彩,无异于就是毛毛虫破茧成蝶后那绚烂的翅膀啊。这就像惠特曼的那首《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的小诗一样,所有这些路终究导向孩子所有的精神世界。

基础篇VS进阶篇
虽然初级班的学习已经结束,但是一个合格的故事妈妈是否具备了热爱、儿童同理心以及静待花开的耐心仍然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忘却和懈怠的重要要素。尤其是儿童同理心,我们热衷推崇国外的优秀经典绘本,并非是崇洋媚外,而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那些绘本散发出来的从孩子角度出发的热情,我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了《长发女》这本中国传统故事改编的绘本,中国的很多神话故事固然美好,但却太难以进入到孩子的内心,在孩子心里,她无法理解长发姑娘一夜白头的背后深意,也无法理解山神为什么要惩罚她的原因。或者是孩子太小,可是我也无法欣赏这本绘本的配色,过于冷色调,与故事温暖的主题无法相配。而国外太多的绘本你越读就会越发现,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辈的作家画家们,仍然一如既往的保留最真的儿童心,这才是真正应有的童书作者的心灵。
(But,在我写完后的一周内,女儿竟然突然跟我说,妈妈,我要长发女!而且说了不只一遍,好吧,我还是要检讨,我到底有没有把自己的审美趣味和解读强加在孩子身上了。)
进阶篇讲到了文本阅读,图画阅读和延展阅读,米菲老师看着那么年轻,竟然也有了十年的阅读经验和故事会经验了,她总结说,一对一和自己的孩子讲,一对多和熟悉的孩子讲,一对多和陌生的孩子讲,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泛读和精读都是需要的,精读?这对我来说,也真的是相当缺乏的锻炼。前两次做故事会的时候,算是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故事会的书,如果不做故事会呢?这一点启发很大。

提高篇
提高篇的要求就更高了,米菲老师分享了四种主要的讲述方式,互动式、游戏式、表演式和延伸式。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十二生肖的故事》,米菲老师使用了大富翁的方式来做延伸,小朋友选择作为十二生肖中的一种,然后选择十二生肖中的特征来做前进或者后退的标志,真是益智的好游戏。写到这里突然记起来米菲老说她女儿三岁多的时候迷《好脏的哈利》那套书,还把自己当成是哈利,而米菲老师就在家里帮她做狗窝,配合她完成自己的想象。这是多么美好的家庭场景啊,正是妈妈小心的呵护孩子的这份童心,不但激发了妈妈更多有创意好玩的延伸点子,更是培养了女儿深爱阅读与思考的内心。不容小觑的游戏力哦。
互动式的就更好玩了,《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被演绎出了广东话,四川话,江西话,湖南话等N个版本,现场High到爆,多语言版本这么棒的点子,也不难,只不过就是要放弃觉得家乡话土不标准的固有观念,呵护我们乡土文化。越开放越包容。

没有一桶水如何给孩子一滴水
孩子在绘本讲述中有时候会有很多特别好玩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我们能Hold住,但也有不少完全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之外,如果平常没有特别充足的积累,被孩子们问倒肯定是时有发生的事情了。学会先装满至少半桶自己的水吧!

无字书的阅读
《海浪》这本书上课前自己还预习了一下,觉得蛮简单,就是一个小女孩在海滩玩耍的故事,但如何讲述呢?哦,无字书还要去做故事会啊!超出我能力范围了吧。我女儿看这本书就说,不用你讲啊,没有字,第二遍看也是都是没有字,不要讲。墨洋书虫馆我借来了无字书,家里还有威斯纳的无字书,让我好好练习一下基本功吧。

一本书的分层次阅读
《走啊走》,多简单啊。看完后,大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吧。如果去做故事会呢?大家现场分组进行了讨论,A组的精兵强将们率先分享,非常有趣的模仿游戏和走格的游戏。我们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想出了N种思路,包括一人比划一人猜,猜动物,猜场景,我提出了大龄孩子可以去夜观,上去分享的时候,选择了礼仪这个主题,其实这个主题比较容易跑偏,因事实上也的确跑遍了。我们的模仿也没有抓住动物的特征,只是简单的比划,尤其是组长在扮演石头时挠挠手臂的动作,让米菲老师都说一下子就觉得这分明就是人嘛。
米菲老师不断引导我们去往更深处延伸,比如开场如何向小朋友沟通,我们说,小朋友你们觉得在图书馆应该怎么走路啊?米菲老师举了一个“你是不是特别喜欢晴天呀”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主讲人是怎么给自己挖坑的,这个印象特别深刻。像极了法庭辩论中的诱导性提问,可是小朋友可不是那么好诱导的,因为大人的思维和小朋友的思维完全不一样,不可能有自己设想中的答案,所以需要平常多和小朋友沟通,多用小朋友的思维设计问题。
小雪很友好的提出了关于主题与延伸是否牵强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如果往更深处和更细致的角度分析,确实是容易走偏的,因为刚好选择的是那个小强的一页,小强走路是比较静悄悄的,但是其他的动物,都比较找到特别合适的场合。
老师最后分享了自己做故事会的情节,对于大龄孩子,她引入了汉字走的起源演变作为延伸,并尝试让大家来选择一种物体来演绎其走的特征。小朋友的想象力美的让人惊叹,有人说,铅笔在纸上走啊走,爬山虎在墙上走啊啊,云朵在天空上走啊走。

《捉小熊》
安东尼布朗是诸位老师的大爱啊,这一次又是布朗大哥的经典作品。虽然我在家读了一遍,但仍然发现自己的读的特别粗糙。安东尼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王,那些形似吃瓜群众的背景都被描绘的绘声绘声活色生香。
这本书老师布置了续集的练习,最终大家都表达完了之后,我们自己都诧异的发现,原来我们真的是站在大人的视角来延伸的,所有人都想让猎人永远消失,让故事一了百了,或者让猎人和小熊相亲相爱。而原文中,小熊没有伤害猎人,只是逃走。米菲老师引申出,这何尝不是让我们体验人生遇到困境时的一种态度和选择呢?经常在这种绘本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更乐观,更积极,更富有挑战精神吧。
还有一组同学尝试了剧情反转,但却让米菲老师抓到漏洞,你强大就得帮助别人,这种价值观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个看似轻松的论调其实却有着最深处的引导,你讲故事,不要高高在上,不要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入。
绘本之力,不可小视,分分钟都可以上升到三观的问题,越解读越有趣,绘本阅读的的同时,我们也会更了解孩子的想法,离孩子更近。

我的焦虑
晚上到家,迫不及待的给宝宝读了这本绘本,也同样的问了延续的问题,宝宝的回答让我心神不宁,因为宝宝回答说,我要把猎人杀死,我说猎人也有爸爸妈妈,孩子呢,杀死他们爸爸妈妈怎么办,那我把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杀死。我不甘心,再问一遍,这次她说,那我画了一个房子,小熊进去关上门,猎人就抓不到啦。
可是,我就是这么有强迫症的妈妈,我说那猎人去敲门怎么办呀。她说,那就打开门把猎人杀死!……彼时彼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为了这样的回答,我差点失眠,最终私聊请教米菲老师,老师从孩子的年龄肯定说,这个年龄段对于杀死这样的词汇根本都不知道具体的意义,与课堂上她举例的那个男孩不同,那个男孩都八岁了。让我放轻松。想起课堂上,米菲老师说到,绘本阅读是一个让我们越来越轻松的过程,大概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了解孩子,更东得和孩子沟通,更容易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了吧。
这么一件小事情,不但彰显了我对孩子心理发展阶段认识的不足,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表达的不同特征没有足够的认知,更是直观的反应了我内心无比的焦虑。加油吧,期待绘本可以引领我走上一场自我疗愈的人生旅途。

这堂课程太美妙了,真希望能再多听这样的分享。期待有机会现场聆听米菲老师的故事会,期待自己的水桶快快的装满。


9#
发表于 2016-9-22 17:53:34 | 只看该作者
C06 Wendy 中级班第三讲作业2

      这篇故事会的作业看起来可能在形式上会有一点敷衍,但是我却觉得符合我自己生长的速度,对于新手来说一个月一次的线下静读故事会我觉得频率是够了,所以刚好在第三讲的时间,9月底拖着一个长长的假期,假期后的周末刚刚好是第四讲,对于无法在9月3日完成了个人史上最完整的故事会的新人来说,我得允许自己偷偷懒(:)),好好总结。这也正是为了践行米菲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六字真言,多看多思多练,看自不必说,练习如果从自己的孩子泛读和精读来说,也勉强合格,我所缺的就是多思。很自然而然的,在第三讲之后,我有意的想放下自己的脚步,我很想从宏观上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历程,以及如果我要持续的在社区去做故事会的话,我是不是该有一个较长的规划,而不是每个月都要煞费苦心的去选择?再如果2017年开始,中级班毕业的妈妈要在福图站轮流讲故事的话,我的时间如何协调?当然,时间还长,最急迫的任务是,对于接下来的第四讲和第五讲课后的作业,我要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完成,无论是故事会也好还是读书心得还是课后复盘。

       所以这一讲的故事会,我没有具体的方案设计,这期间有中秋节的主题可以选择,但我个人在情绪上还一直沉浸在米菲老师《捉小熊》和《走啊走》的精彩当中,所以当有一天下午我从中医院回家的路上,一个邻居妈妈对我说,她在小区旁边的广场上,希望要我和聊一下亲子共读的问题时,我非常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时机,下午四-六点的广场上,那是孩子们遍地跑的时间,不用招募,一个好故事肯定能吸引一大片。既然要分享亲子共读的经验,现身讲一个故事岂不是最好的分享吗?
《捉小熊》绘本本身的解读在课堂上进行的酣畅淋漓,这本书也促使我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么多老师都是安东尼布朗的粉丝,实在是因为这位大画家太可爱,太调皮,又太有想象力了。他的作品有轻松风格,有深沉风格,但无一例外都充斥着无所不在的隐喻和所指,儿童读有儿童的乐趣,大人也可以从中解读出更深一层的意味。《公园里的声音》那本书,我到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在多个陌生的小朋友面前讲,之前李迪老师分享的讲述方式比较有意思,低龄儿童可以从面部表情处着手,但主题上应该不是特别百分百契合,当然孩子开心又理解需要察言观色这样的主题也是足够足够了。
       犹豫了下,我拿了《捉小熊》和《公园里的声音》两本绘本到广场上,果不其然,孩子们都在跑来跑去,Sumi也在奔跑的孩童中,相熟的有四到五个小朋友,有两个都是之前到我家里讲过故事的,算是面熟,另外三个平素里应该和Sumi一起玩,对于我是有点陌生,小朋友之间却是比较熟悉。孩子的人数不多不少,但年龄基本上都在3岁上下,那么应该选择比较有趣和夸张的讲述方式来吸引他们。
我带着Sumi来到广场旁边的石凳上,对着那几个小朋友说,阿姨要讲故事啦。他们一下子围拢过来,家长们有的也站在旁边。我开始指着封面告诉小朋友,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是《捉小熊》,我没有急于翻页,而是引导小朋友观察封面,我问“封面上是谁呀?”“小熊呀”“小熊身上有什么东西呀”“白白的”“圆圆的”“身上有个蝴蝶结”,对答出蝴蝶结的小朋友我及时的给予了肯定,这个小朋友是上中班的,他有思考有观察。“蝴蝶结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点点”;“小熊身上还有什么东西呀”,“他有一只魔法铅笔!”“看过这本书的Sumi”兴奋的说出来。
讲完这些,简单的带过了作者和出版社,翻到了第一页,我读文字“一天,小熊去散步”,读完,我问,“小熊是在哪里呀”,“森林里”,“森林里有什么呀”,“花,树,草”,孩子们暂时没有发现那些奇形怪状的草,那些长着眼睛的草;翻到第二页,读“两个猎人在打猎”,引导问“猎人有什么特征呀”,“戴着帽子”,“看不到眼睛”;又问“他们的车子上有什么东西呀”,“斧头”;“有其他小动物吗”,“啊,有一只小猴子!”。

      就这样读一页,引导他们去发现每一页的信息,故事本身非常引人入胜,每次小熊低头画画的时候都让小朋友们猜小熊在画什么,小朋友们的回答也非常有趣,第一次画绊脚线的时候,好多小朋友说是“杯子”,当看到猎人重重摔在地上时,他们全部都哈哈大笑起来。
当小熊试图画一只犀牛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说小熊也在画“线圈”,的确,小熊描绘的那个轮廓和猎人跑起来的那个绳索的形状真的是蛮像的,低龄的小朋友能发现形状的相似性也非常不错了。当翻开后一页,发现小熊画的竟然是一只特别庞大的动物的时候,他们全部都哄堂大笑起来,然后开始说这是什么动物,有的说是“怪兽”,有的说是“河马”,当我说出“犀牛”的时候,我用手指比作犀牛的角的形状抵着我面前的小朋友,假装他是猎人,我问“猎人,你还敢来抓我吗?”,小朋友笑嘻嘻的抛开了。

      小熊画猎枪拐弯的那幅图,小朋友都说,小熊画了一只弯钩,的确那线条看起来非常像弯钩,有人还说是雨伞,最终看到是拐弯器的时候,又有小朋友说,呀,枪变成拐棍啦。紧接着下一页就是笼子,他们脸上也露出了紧张的表情,我提示说后边有几个小动物也很紧张啊,他们看到了小鸟,猴子,大鸟和摇来摇去的小草们。我赶紧翻到下一页,看到小熊在笼子里画东西,他们都很好奇,但似乎也说不上来,当看到下一页是小熊举着锯子走出笼子的时候,又大笑起来。

      小熊最后掉到坑里的时候,画的线条有的小朋友说是风筝,有点说是大鸟,和平鸽的概念在他们心里还不清晰,最后看到一只大白鸟驮着小熊飞向天空了,每个人都开心的嗨起来。还没等我和他们讨论一下细节问题,小朋友全部都跑开了。
这次互动性的讲述就这样结束了。
      虽然只是一次实验性质的随机故事会,但带给我很多启发:

     1.孩子永远是故事会的主角,每本书的故事表达形式不同,可以选择的讲述方式也要有不同,这本书有很多的隐喻,低龄的孩子未必能发现,如果孩子们真的说不出来也没有关系,至少他们会感受到小熊的聪明和机智。
     2.  孩子的想象力永远是天马行空的,当他们的答案脱离了自己的预期的时候,需要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并灵活的拉回自己想要的主题。
     3. 随机的故事会可以用来测试,对于经典的作品,应当可以反复测试,争取在不同的测试中找到最理想的故事会方案。

     讲述完故事之后,我和邻居妈妈分享了《公园里的声音》这本绘本,总体的意思是绘本的种类特别的多,像安东尼布朗的就是特别典型的一种风格,而且作品特别多。之前我讲故事的时候比较忽视作者和出版社,现在特别有意识的去了解作者,了解出版社。另外,邻居妈妈也请教了我,她的小孩似乎专注力不是特别好,讲着讲着比较容易抛开。我首先肯定每个小孩子的性格特征差异比较大,另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的培养的。因为这个邻居妈妈刚生完老二,家里是老人在帮忙带老大,所以她在精力上比较难平衡。我建议她首先是丰富孩子的读物,让孩子尝试看更多风格更多主题的绘本,现在2岁半的男孩可以提前阅读幼儿园相关的绘本,卡车啊,机械方面的;其次是尽量争取每天有短短的十几二十几分钟和他共读,坚持半个月试一下。后来晚上,我还带去了我家里的两本巴巴爸爸系列的绘本到他家里讲了一下,发现小朋友其实还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不过需要大人用一点小技巧下方法和孩子互动起来。当我们真正的把亲子共读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而非一项养育任务时,孩子才会给我们真正热忱的反馈。

    这次的随机故事会因为采用了互动讲述的方式,所以没有特别的进行延伸活动,实属有些遗憾。我会再找机会继续讲述这个故事。

IMG_6102-1.JPG (1.33 MB, 下载次数: 579)

IMG_6102-1.JPG

IMG_6103-2.JPG (1.34 MB, 下载次数: 548)

IMG_6103-2.JPG

IMG_6105-1.JPG (1.37 MB, 下载次数: 563)

IMG_6105-1.JPG

IMG_6104-1.JPG (1.2 MB, 下载次数: 556)

IMG_6104-1.JPG
10#
发表于 2016-9-24 23:25:58 | 只看该作者
A01 天静   做一场故事会并写心得体会

《跑跑镇》故事会方案

故事会主题:随时随地玩创意游戏
故事绘本《跑跑镇》 《创意启蒙胶片书之包裹的神奇旅行》
故事妈妈:天静
故事地点:万科生活广场营地
故事听众:3-6岁孩子 15个 现场来了约10个


方案设计
一、        开场白和故事妈妈自我介绍。重点讲自己两个孩子听故事的收获,既是给听众孩子的鼓励,也是给听众家长会的一个很好的正面带动作用,增加信服度和追随感。
二、        欢迎歌孩子自我介绍和介绍在营地听故事多久。一来让孩子熟悉而来让故事妈妈根据侧面了解孩子听故事的素养,以方便后面讲故事可以根据听众经验调整讲述难度、方式等。

三、        讲故事。
1、引入   大家喜欢跑步吗?孩子回答。 试想如果就在营地绘本馆里面,左边一个人哒哒哒跑来,右边一个哒哒哒跑来,一碰撞,会发生什么效果?孩子七嘴八舌,故事妈妈引导。
话题一收,就是地球上有一个小镇,有一个小镇,那里的居民都喜欢快跑,那有时候受不住脚“咣”一声,碰撞在一起,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讲 讲 讲  边讲边问随即应变,挑起好气氛就好。
3、发散:小朋友能想到哪些东西由其他两样碰撞而来的呢?让小朋友自己想。
例如 (1)云朵 棒子 碰撞出棉花糖
     (2)彩虹、糖、棒子 碰撞出棒棒糖
     (3)黑熊+扫把 碰撞出白熊 (扫把把黑色扫走了)
     (4)太阳+月亮  碰撞出明天 (莉敏提供的精彩答案)
     (5)帽子+棒子  碰撞出蘑菇
     (6)鲜花+布料  碰撞出花裙子。

4、跟小朋友玩碰撞游戏。这是从出版社那边得来的一套卡片,就是根据书里面的碰撞物件,做出来的卡片,孩子们手持卡片,学着卡片的样子走来,还根据故事妈妈的提示碰撞,碰撞后马上翻过来,让其他孩子大声说出碰撞出的物件,也是挺好玩。



四、        时间还有多,就顺便讲了《创意启蒙胶片书之包裹的神奇旅行》,同是创意,切合主题,适当给孩子打开一扇想象之门。
              

五、        Goodbay歌跟小朋友说再见,期待再会。故事会结束。


反思
1、   开场白,我鼓励孩子坐到前排来,我引诱他们说“坐到第一排,你的眼睛可以跟天静阿姨的眼睛对对看,我的眼珠子有你,你的眼珠子有我,快快来坐来看看”。有孩子是愿意走前来了,有些还是不敢坐前,也不要紧,孩子们都是有给过程,接纳他们,慢慢来。

2、     欢迎歌。欢迎歌是一个很好唱又很容易被接受的歌曲,每次接受,孩子们都很受用。孩子自我介绍完毕后,故事妈妈引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某某某”并作出双手指向该孩子,孩子很受用的,感情倍增。

3、   讲述的过程,我自认为讲述的功底是有的,如何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如何引申收场,能放能收,主线始终在我拿捏中。所有这些,都很讲究故事妈妈的技能和现场应变的能力,刚开始讲第一个碰撞“小猫”“小鹰”时,孩子们还不能跟上节奏,一翻开后面看,就知道了。轮到第二页,“黑熊”“白熊”碰撞,孩子们就有人回答的出来。尤其是高年级(二年级的一个学生),我就让她悄悄地把答案记在心中,让低幼一点的小朋友回答。接着讲仙人球出场,用了特别搞笑的刺刺,模拟扎到孩子身上,孩子害怕被扎又哈哈大笑,气氛甚是热烈。 讲到巫婆,我就讲巫婆的特点,还顺便说了巫婆wendy和很好看的《巫婆的孩子》这本书。呵呵,有时候,基本功扎实,信手拈来,孩子们和家长们都会对故事妈妈非常认可。


4、  后面做游戏,人数太少,孩子办法放开,气氛不如想象中热烈。不过还是有小朋友很愿意玩,玩了一遍又一遍。这里有一个窍门,例如拐杖和荷叶要跑来相撞了,单纯让孩子们跑来,不够吸引,那么让孩子模仿手中持有的卡片的东西如何奔跑而来,那么场景就乐了。持拐杖的一拐一瘸走来,荷叶就翩翩起舞旋转而来,那么屁股碰屁股(头发彭头发、鞋尖碰鞋尖、肩膀碰肩膀等)后,马上翻到反面,其他孩子说出碰撞出的物体。




5、有小朋友想做手工,这是不是游戏结束后,加入手工,胶片创意书可以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然后就开始做手工,孩子们会满足一点。那么做什么手工呢?还没有想好。现场的孩子似乎不能一下子就画出来or做出来一个作品。

6、 故事讲完后,跟家长私底下沟通,给带孩子来听故事的爸爸点赞,跟在乎孩子作文的妈妈分享《公园里的声音》如何引导写作文。孩子妈妈很受用。
7、技多不压身,做故事妈妈真的需要懂得很多才能应付自如。学无止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7 02:58 , Processed in 0.07497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