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598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一期第九轮第七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14 23: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主教:小珠妈

参考题目: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出题人:点点。

2#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23:45:16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读大学

楼兰

点点问我,为什么要读大学?
做为一个没上过正规大学的人,最大的原因,是一个遗憾吧。即使未来有了学历,也弥补不上。
第二,大学是一个基础。高中三年,魔鬼式学习,美好的青春里,努力的学习过,又虐又让人向往。高中三年加大学四年的文化慢薰陶,这7年里,从初中毕业14-5岁懞懞懂懂,到慢慢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关键时候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引导,一群优秀的同学陪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师友、同学这些纯粹的关系,除了亲情,也很难有别的关系能超越了。这些基础也会成为未来人生的底气,横向发展,或者向上发展,都有了基础。就向《我的前半生》里子君那么多年不出来工作,能走回来,也多亏了她读大学的好友,以及她自己在大学学习的底子。
去年五一去大化走访,最深的体会,也莫过于眼界。大山里的孩子,有的镇上都没去过,见到生人胆怯目光闪烁不敢说话;有去过镇上的又好一些;有一个孩子因为生病去过大化县城,明显地要大方很多;有的孩子和父母去过南宁、深圳这些大的城市,接人待物,又明显不一样,大方得多。我们也常常对大化山里的女孩子说,如果小学不读完,就算你运气最好,最多找一个村里最优秀的男孩子结婚;如果读了初中,那就有可能找一个镇上最优秀的男孩子结婚;如果读了高中,就有可能是县城最优秀的;如果可以读到大学,世界这么大都去得。
其实,这些话,对城市里的孩子一样适用。大学,只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倒不是说,不读大学就活不下去。现在是个多远化的社会,诚然,很多人没读大学,也一样在事业上有所成功。可是明显可以发现,这些事业成功的人,在自己公司招聘员工,找结婚对象,生活里的交往,还是趋向于读了大学或者更优秀的人。不读大学的成功,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像《少年派》,高中生是可以做直播,可实际上直播大V都是高学历高知的人,起点不一样,结果必然不同。
如果上天,重新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认真读个高中读个大学。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23:45:4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上大学

海豚

现在如果问我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其中一件就是未上大学,越长大越觉得没上大学,总是错过了很多东西。

那时候,不懂规划,视野太小,也没有人告诉我未来需要什么,父母也没有在意究竟上什么的情况下。中考结束后,我真的是在什么也不懂的情况下,抱着反正我们那儿从来没有人考上省属中专我也不会考上的心态,就自己按感觉选填了省中专的计算机专业(那会儿连计算机是啥都不知道),想着考不上就去上高中。结果,超水平发挥,就没能上成高中。

总觉得少了很多经历,会幻想如果上大学又会是什么样呢?

到现在,不上大学也可以有选择,但可选择的范围其实并不多,连在深圳小学当个老师准入门槛都得是研究生呢。

因为没经历过,我对高考不懂,对大学不懂。要想想内心究竟是什么原因不想上大学?对考试的焦虑担心?还是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想法和事业?如果是这样,可以选个相关的专业去上,在大学继续去补充、锤炼自己的想法,也许更容易实现呢。

这是一个没上过全日制大学的人的想法
4#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23:46:07 | 只看该作者
大学记

加加纳

大学,是妈妈的梦想,她有三次上大学的机会,却都因家事错失。
大学,是父母的期望,彼时,知识分子受尊重,大学是未来的保障。
大学,是我疑惑的地方,大学生活非我想象,满腹疑惑有些迷茫。
再后来,我成了母亲,我似乎明白了。
上大学,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可以互相激励的伙伴,找到前行的方向,陈更说,上了北大才知道大家学习起来多勤奋,考一个好的大学,不光是可以在知识上获得更多的资源,也可以看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让你获得更多为将来做选择的机会,虽说现在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人生做美好的时候和朋友一起读书,为未来而努力,不是更有意思吗?
所以,孩子,希望你早点找到自己的方向。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23:46:29 | 只看该作者
回答点姐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曾十七

其实,这是一个好问题!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其实真的是有选择权的,即:可以上,也可以不上。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我们要先搞清楚以下几个概念。

1.大学学什么?学习伴随人类的一生,无论你上不上学。现行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了解一下每个阶段都有学习的重点。
小学阶段是入门,都是基础教育,从认知具象过渡到认知抽象,就像盖房子的时候,准备的钢筋混泥土;到了中学阶段,我们开始从基础认知上升到学科学习,简单的来说,就是盖房子进行混凝土浇筑,垒砖头;那么大学呢?大学是系统方法论的学习,当我们迈入成年,系统方法论的学习,支撑我们未来许多年的不断学习,思考和反思,这就像是盖房子的时候,如果没有整体的结构设计,可能就没办法盖成!所以,上了大学,学习过系统方法论,会帮助你获得系统思考的能力,这样你就点亮了终身学习的技能。

2.大学是什么样子?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学了什么,甚至是大学什么样子都搞不清楚。他们觉得进入大学就是苦学12年的终点。这种观点也没有错,毕竟很多人在大学都是一个混字。大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不要看外表,看看内在。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有支撑自己的骨骼,有一群群专精自己学术的老师,这些是大学。大学,当然还有某一家的奶茶不能错过,某个食堂,小炒风味独特,甚至还可能有你人生中的MR. RIGHT。

现在,我们来说说,选择!正如开始,我说上不上大学本身就是自己的选择。但遗憾的是,至少在现在的中国,真正可以有选择权,是在你上了大学之后。上了大学之后,人脉,圈子,工作,这些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不得不面对的东西,都随之而来。所以,龙应台说,好好读书其实就是换个选择权。

我最近读了两本书,一本叫《学习的升级》,说的是因为社会,因为学习者等等的改变,教育和学习都发生改变,未来是终身学习者的未来,所以未来可能在家也可以上大学,但前提是你得掌握终身学习的密码。另外一本书,叫《飞奔的物种》,说的是人类创造力的进化与培养。

我在看书的时候,都在想一个问题,我之所以愿意不断的去学习,去看书,恐怕是社会倒逼的结果!但从另一个角度,也是因为我始终的保有旺盛的好奇心。而这个好奇和不断探索,是大学期间真正养成的惯性。

所以,如果你要选择的话,选择上大学是让你看到更多风景的方式。
6#
发表于 2019-7-14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7月8日-7月14日
024书名:《关键冲突》
作者: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戴维•马克斯菲尔德、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
阅读感悟:
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但是一本刚看了第一章就确定要下单买一本。不得不说,里面所谈到的困境,正是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日常。真的很佩服本书的五位作者,我其实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但他们能将如此细微的感受与决定性的关键挖掘的如此深入透彻,真不愧是研究人性的高手。唯一的遗憾是本书的编辑,标题的划分不够清晰,视觉呈现图表不够,叙述略显累赘,练习部分不够突出。但这并不影响它为化解困境提出的解决之道,决定团队共读。

025书名:《整理的艺术》
作者:小山龙介
阅读感悟:
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书,我却是先读了第二本时间整理书,才找第一本来看的,但是却失望太多。这本书从资料整理、环境整理、信息整理、生活整理、思维整理和人脉整理这六个方面讲述了自己总结的诸多心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身为日本工作者,勉为其难的从日复一日折磨人的工作中找寻乐趣的酸楚欢颜。这一本太过日常,不少习惯都是平素惯用的,竟然也被成书出版,实在有点……

026书名:《乌合之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阅读感悟:
因为以貌取书,这本大众心理学奠基之作,时隔这么多年才被我放置于桌前,果然是振聋发聩。法国人敏锐的洞察力与游刃有余的哲学术,犀利的笔尖,刀锋般直入人心。近些时日隔壁的邻居闹得正凶,这边厢的我们带着侥幸地心态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而这繁景可是到了鼎盛?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身处群体中的个体,更该如何自处。且读这纸页惊雷。

027书名:《视觉游戏:如何让你的设计讲故事》
作者:莫莉•邦
阅读感悟:
作者是非常经典的图画书作者,拿过凯迪克大奖,作品更是丰富多元,擅长用各种不同的风格诠释不同类型的绘本。《小红帽》的形状游戏,《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的线条情绪,都极好地说明了作者超强的图画表现力。清晰、细腻而精准的创作过程描述,让人洞悉一本优秀图画书背后的秘密。

028书名:《好绘本,如何好》
作者:郝广才
阅读感悟:很多很多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大陆还没有简体版,不记得是从哪里搞来的这本繁体版,只记得当时读到这本书时如饥似渴的惺惺相惜的认同感。那时候坊间还没有太多类似的书,那时候还没有对比过真正的经典,郝大才子天花乱坠的文字是如此的迷人。然而多年过去,这种浮光掠影点到即止的讲述已无法再满足我的需求。好绘本,已知如何好。

029书名:《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
作者:佩里•诺德曼
阅读感悟:
松居直说:图画书适合0-99岁的人阅读。这句话在诺德曼的世界里,亦能得到回应。
然而他这句话,恐怕只说了一半,纵然图画书面向0-99岁的读者呈现了一张毫不设防的脸,但真要从图画书中获得阅读的乐趣,事实上也需要读者做好相应的准备。
图画书作为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沟通形式,既用视觉信息补充语言信息从而成为一种叙事方式,又作为视觉艺术聚焦于视觉图像的意义层面。要理解图画书不仅依赖于我们的视觉能力,还有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对语言叙事的运用,对图文互动关系的理解。其丰富的视觉语言对真实世界和想象空间提供了多元的图式、模型或模式,不仅整合了读者各种各样的先验知识,更能通过心灵铸模形成作者的艺术风格,并发展出读者参与建构的意义。
这看起来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却经常同步发生作用。诺德曼说,哪怕是低幼的早期阅读,也依然对婴幼儿提出了相当惊人的技巧要求。但儿童是如何通过阅读掌握这些技巧和策略,进而发展为成熟的阅读者,其背后大脑运行的机制为何,心理如何发展,思维如何形成,这些经验的获取如何帮助读者一步步的印证、标记并进行建构,是我最关心的部分。

030书名:《艺术与视知觉》
作者:鲁道夫•阿恩海姆
阅读感悟:
20余年后重读此书,震撼一如从前。更为惊喜的是,字里行间,读出了那个幕后写作本书的人。鲁道夫•阿恩海姆,初读此名,是在好友央美老师开的书单上,长长的单子,唯有这本对当时的我几乎是醍醐灌顶一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看”。在他看来,形状是由被知觉的物理事物、信息传输者的光线、观看者神经系统中占主导的状态三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视觉的经验是动态的,而察觉到这一点,并不需要专业的学术积累,所有身心健全的人,都可通过这双积极的眼睛,觉知到事物在时间流利的活动。一切知觉都包含思维,一切推理都包含直觉,一切观测都包含创造。鲁道夫几乎为我重新开启了观看世界的眼睛。好吧,讲师班,咱们就共读这本。
7#
发表于 2019-7-14 23:49:57 | 只看该作者
奇妙的沟通方式
珠妈


    我们都知道最习惯使用的沟通方式是语言交流,其实还有很多种很有能量的沟通方式,我今天就体会到了一个,很奇妙,很美好。
在一个剧场工作坊,导师让我们选择一位拍档,其中一人闭目,另一人在他耳边发出一种森林里的声音,当闭目者确认了这个声音之后,发声者用声音引导闭目者在空间能移动。然后,发声者在闭目发出跳舞的声音,就是一听就想跳舞的声音,发声者尽可能引导闭目者边跳舞边行走。
接着,更难的出现啦,发声者发出各种声音,用声音来探索各种可能。闭目者根据声音用肢体来表现听到的感受。好玩儿吧,我是非常过瘾,嗓子和身体都累的不要不要的。
还有更难的,更加不可思议的,老师说,请发声者用声音来讲一个2分钟的故事,闭目者认真听,然后把听到的感受用肢体表达出来。初听这个要求,我不敢相信能用声音来讲故事。试着去做,我先是闭目者,我的伙伴发出声音来讲她的故事,我努力体会我感受到的伙伴的能量,再努力根据她的声音感觉舞动。讲完舞完,导师说,请闭目的人讲一讲这是个什么故事,我努力的去感受着,并讲出来,看着小伙伴越瞪越圆的眼睛,我知道,我讲对了,我们刚才真的只靠声音来做到了有效沟通!这太奇妙了!最后小伙伴分享了他的故事,和我讲的相似度有八成哟!
     我们自从学会了说话,就只喜欢用语言来沟通,殊不知,语言有太多偏差和虚假,对语言的偏爱荒废了其它更真诚的沟通方式。其实我们的身体能量具足,感谢戏剧让我重现发现了自己的身体,体会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8#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23:56: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皮皮兔 于 2019-7-15 00:22 编辑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

皮皮陈刚    2019年7月14日


点点的这个问题,触动了我们。能问出这个问题来,本身就非常酷,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分析,相当难能可贵。当很多同龄人还在人云亦云的时候,就能深入地去思考一个人发展的动力何在,考虑目标是否合理。同时,点点能够将困惑与妈妈沟通,又表明了亲子关系的良好。


在我看来,大学不是非读不可,但读了,读好了,可以对未来大有帮助。


什么样的道路都是可行的,每个人的选择,当然会有不一样的未来。


义务教育9年之后,教育体系设计的就是这样一条分流的道路,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往高考这条独木桥上走。义务教育之后,继续深造的人当中,相当于一半人,可能走上职业化培训学习的道路。这部分人,对于现在职业化专精度更高的职业发展趋势来说,可以有相当好的发展。另一半人,学习普通高中的基础学科知识,希望往更高的学府进军。当然,也有相当多的人,初中之后,不再继续参加学校学习,开始进入社会,他们也要学习谋生之道,学习各种切实可用的东西。学习的道路千万条,不喜欢国内的应试教育,只要经济允许,还可以选择中学时就出国留学,或者选择一些特别的发展方向。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就只在应试体系中读过小学而已,其他时间,都是郑渊洁自己在家授课,然后郑亚旗后来成立了公司,打理郑渊洁的作品版权,摄影,开工作室,好几个方向都发展非常好。当然,这条路对家长的要求超高,有这样成功的案例,自然也有要求孩子在家自己教,或者只跟着私塾熟读古文的家长,后来为孩子的发展大为头疼。


为什么要读大学?先说说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其实不过是希望孩子能够学到安身立命之本,可以学得一块将来求职谋生或者创业的敲门砖。而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是在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于懵懂阶段的时候,就能够进入学习的矩阵,去学习和掌握常规的学业知识,掌握学习力、分析力,在大学结束后,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进入什么样的场合和境况,始终可以去努力寻找解决的方向。


再来说说大学可以比高中多拥有一些什么。大学,尤其是好的大学,有好的师资力量,有好的教学条件和设施,有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更有开阔的眼界,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成长的助力;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还会有若干跟自己年龄相近的同学少年,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切磋、竞争、鼓励,可能会有不那么合拍的同学,但也有很大机会找到挚友,有人甚至可能找到人生另一半。在大学阶段的感情,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与进入社会后的感情相比,相对还是会更纯粹更本真得多。大学其实是绝大多数人在经济上还不需要自己奋斗承担自己生活的情况下,相对宽松地过着“伸手派”的生活,可以将精力专注于自己的判断、分析、选择上,选择怎样度过大学生涯,往哪个或哪些可能的方向发展,要发展什么兴趣爱好,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度过学习或业余时间,思考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学生们也可以发展自己观察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使用各种学习工具的能力,检索资料,分析精进。当然,也有人选择闲适度日,在游戏、愉快的各种玩耍中度过大学生活。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对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生活。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人际关系网其实是一张庞大的资源网。认不认识某人,如何GET到某些急需但手头没有的资源,很多时候需要从大学同学、老师当中去寻求助力。同样,一个人在大学期间的各种呈现,也会为一个人是否能够争取到各种资源加分或减分。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凭借着他长期愿意承担打水、打扫卫生、服务室友的付出努力,在多年以后,他希望争取到当年北大同学们支持的时候,获得了支持,与他的北大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了一个新东方的传奇。


扩招之后的大学,为高考生们提供了更多入学机会,但优质入学机会,优质的师资都始终有限。人生的起点,不由自己决定,但以后的发展,是逐渐并且即将全部由自己决定的,包括要不要上大学,不上大学的话,走什么发展道路,如果上大学的话,准备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读完大学要不要继续深造,选择什么职业发展道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伴侣,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大学,在这个宝贵的半自由甚至全自由的阶段里,真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人可以浪费几年时光,有人可以发奋图强。我知道,大学时光里教会我们的,其实不只是那些浮光掠影的荣光,而是可以去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去独立或者组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些日子,面试了不少岗位的人,有人期望的薪资不过三五千,有人刚一年工作经历,已经叫价一万好几。不同的平台,可能会给人不同的底蕴;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来见工的人里,也不乏只有中专大专学历,其后继续深造,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拿到大学或研究生更高学历的人。这也是一种选择。


要不要读大学,无论如何,都听你的。
9#
发表于 2019-7-14 23:5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绝对不吃番茄 于 2019-7-15 00:05 编辑

上大学的重要性,其中之一就是开眼界,长见识。

关于见识的重要性,

罗振宇讲过一个段子。


两个农民坐在一起聊天,

一个农民吹牛:我见过皇帝的金銮殿?

另一个农民问:皇帝金銮殿长啥样啊?

第一农民回答:金銮殿那厉害了,

左边一个油条铺子,右边一个烧饼铺子,

皇帝想下来吃那个就吃哪个,

吃完都不给钱的。


一个农民,

他能想象到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就这样。

一个捡粪的坐路边上听见了,

说:TMD,我要是当了皇帝,

这捡粪的叉子得是金的,

而且路两边的粪都得归我一个人捡。


打倒四人帮后民间也有这样的笑话。

说江青这个老婆娘,真不是东西,

床头放一个红糖罐子,床尾放个白糖罐子,

夜里起来都吃,真是太腐败了。

那时候穷人觉得,

能这样吃糖,就是皇帝娘娘的生活啊。

听起来很可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见识少依然会限制想象力。当在大学的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机会,长见识,改变思维方式,从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0#
发表于 2019-7-15 00:2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朵米妈 于 2019-7-15 14:58 编辑

我想先给点点看一组图:
  想象这个圆圈代表了人类的所有知识。



  小学毕业时,你只了解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学位后,你有了自己的专业。



  硕士学位让你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



  继续阅读学术论文,你会逐渐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界。



  一旦抵达了边界,你便专注于此。



  你花几年的时间试图突破边界。



  终于有一天,你推动了它。



  这个凸出来的部分,让你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然,对你而言,这个世界看上去不一样了。



  但别忘了全局是长这样的。


这最后一张图,是上帝视角。于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眼中,世界是如何的。
如图所示,高中之前,我们学习的都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积攒下来的东西,是我们之前,那些不断突破疆域的人,提供给我们的世界观。
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我”。
因为这个时候的我们,都还像漂浮在文明的汪洋大海之中,随波逐流,没有方向。
大学,提供的就是这个方向。
回想当年,因为从小喜欢画画,从高中开始,我就确定了求学的方向,并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我想要的专业。
大学的时光,有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也有我一生都再难抵达的巅峰。我考过零分,也拿过全年级第一;一个人翘课去过北京,和相国寺的小和尚们在黄河大堤数过星星;这辈子最值得吹牛的事,最恣肆妄为的事,都发生在大学。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精彩,是因为这段时间精神上所获得的极大满足。
每天学习的课程,都是自己喜欢的,以前课余才能干的事,现在整天都可以泡在里面。
虽然毕业后没几年我就转行了,但是那个时候经受的训练和积累的审美,到现在还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
这个方向,至今没有偏离。
所以大学,会为我们提供一条通往兴趣的轨道,它会让你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送你走出更远。

我要说的第二点是,之所以选大学而不是中专,还因为大学的综合性。也就是说,除了方向以外,大学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
从中国最早期的京师大学堂开始就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到现代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更为齐全,涵盖哲、文、理、工、管、法、医、农林、经济、教育、艺术等多种学科门类。我在读大学的时候,白天上专业课,晚上经常跑到别的学院去听自己喜欢的课,我混过哲学老师讲禅宗的课,看过音乐学院的演出,跟文学院的同学们作诗写字算命,跟建筑系的哥们翻墙跑去教堂跟教徒们辩论(真是不要命啊,不要学我);学校还有各种五花八门你想也想不到的社团,有次我看见花园旁的小松树上挂了个牌子招募气功爱好者,好奇心大盛的拨开树丛进去一看,林中空地上真站着十几个人,领头的师兄很得意的说:嗯,我在牌子上写字的时候发了功的,进来的都是能感应到的!哈哈哈~什么好玩儿的事都有,什么样的人都有,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有意义。谁知道未来他们会不会成为突破了人类文明疆域的那一个呢。
反正那个时候我的视野疆域都在不断地被突破。学校门口的小书店,让我看到了当年最新锐最牛的先锋写作群体,那可是一群奠定了当代文坛的大牛啊!多年以后,我有幸与我当年的偶像孙甘露老师同台演讲,那时的他,才刚出了一本书,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备受震撼的小读者;如今,他已是上海作协主席,主理思南公馆,做了很多文坛先锋的事情,我也从当年的一个小姑娘,成长为能够和他同台的演讲者。我拿出那本珍藏了二十多年的书请他签名的时候,回忆起那段青涩的时光,真的很感谢大学给了我可以从心所欲无问西东爱我所爱的岁月。
而专科学校,则更强调专业与技术,这种多元学科混杂而成的融通的氛围,相对就会少一些。
虽然技术对就业确实有帮助,学完了马上就能用,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技术的学习最快进的方式应该是工作中的实践,那些决定你未来能走多远的东西,恰恰是那些看似无用的综合素质,你的视野眼界,你的思维方式,你的丰富经历,你的链接能力,你如何为人处世……这些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时间越久,你越知道。

第三个部分还在于,大学给了我们一个琢磨自我的空间。
也就是说,大学,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
在这个象牙塔里,我们可以没有业绩、没有KPI、没有考核的去思考,我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意义和价值。
我必须负责任的告诉你,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是没有想通的。
我懵懵懂懂的从大学毕业之后,进了一所高中当老师,小声告诉你,我比我的学生大不了几岁,坐在他们中间,几乎没人能分得清谁是学生谁是老师;另一个秘密是,我在这一年的教书时间里,自学到的东西比跟任何老师学到的都多。令人开心的是,我的学生都爱我。而我在大学养成的阅读写作的习惯,让我不出三个月就在全省的教师论文比赛里拿了全市最好的成绩。只可惜我在这个学校只待了一年。我离开学校的时候,暗暗在心里想,虽然我不是老师了,但是我将来退休,一定是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的。
这个誓言,我很少提起,但又似乎从未忘记。从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开办,到儿童通识课程的研发,我似乎一直走在这条路上。这虽然不是在大学时就明确的目标,但大学时的阅读与思考,已然塑造了我的心灵与大脑,只是还没有与现实世界狭路相逢,找到那个对的出口而已。

拉里拉杂说这么多,不是想告诉你非得读大学不可,而是借着你的问题,追忆了一下我的大学时代与现在的关系。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大学不是终点,也不是唯一的起点。但是,在你一生中最好的年纪,在你需要经历、需要突破、需要发展自我的时候,大学可能为你提供了一个最开放又最安全的场域。
你可以去做任何对你来说最有益的尝试,这个过程不见得都是美好,但对你都是最大的财富。
大学不会让你成功,但它会给你一个能够进入专业领域,去进一步突破的机会。
在这个阶段,你将完成对自我的塑造,可以勇敢的去面对未来这个更为宽广和陌生的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拓展那么一丁点儿人类文明的疆域,固然是美事一桩。
但即便没有也没关系,这个疆域已经太大了,我们的目力所及,是我们想看到的最美的风景即可。
最后再奉上一张图。

点点,去看你想看的世界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7 08:47 , Processed in 0.064961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