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950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一期第九轮第八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1 20:3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主教:蓝茵茵

主题:老朋友      亦可自选。
2#
发表于 2019-7-21 20:4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绝对不吃番茄 于 2019-7-21 21:06 编辑

作业每周我们都会对自己提出要求,要求写写写,对于写作业,似乎属于喜欢自虐的群体。
什么是作业呢?作业,辞海》解释: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而对于教学而言,《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的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作业是有目的性的,是一种检测,检测的目的查漏补缺,为了让自己对课程内容更清晰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然而,孩子们对于作业的态度,似乎是令人寻味的,我记得在通识课上,大约70%以上的孩子认为作业就是一场灾难,和台风龙卷风一样可怕。很少有孩子开开心心写作业的,有些孩子应付了事,有些孩子能少写一个字都觉得好,更有大胆的娃,直接不写作业找个借口蒙混过关,于是就有了《代写作业公司》这样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书。
3#
发表于 2019-7-21 21:25:54 | 只看该作者
为啥我的没了?要审核,汗


4#
发表于 2019-7-21 21:3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楼兰梦舞 于 2019-7-21 21:54 编辑

老朋友
刚去见一个十几年前的朋友回来,着实感慨万千。
上一次见面,是2008年3月16日,点点才2岁半;现在点点马上就要14周岁了。
那一次见面,她家的女儿和点点现在差不多大,正在读初中,现在26岁,快要结婚了;另一个朋友当时还戏称自己养个娃多麻烦,喜欢娃逗逗别人家的娃就好,现在儿女双全,乐颠颠地当着奶爸;那时我们好像都还在一家公益机构做志愿者。

那时刚参加公益活动,网络公益,不同于线下常常可以见面,大多的时间,大家从网上知道另一个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电话费不便宜的年代,大家也基本上通过qq,qq群进行沟通,公益前辈做的各种事情,常常在论坛通过贴子看到,时常像指路的明灯,让自己在感动之余,也看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除了公益,闲暇也是聊七聊八,友谊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慢慢建立,且无利益关系,简单而长久。
大家天各一方,继尔大家相继离开那家公益机构,除非出差去到某一人所在的城市,平时几乎不聊天,线下并不能见到。零星通过QQ,朋友圈,看着生娃啦,孩子小学啦,中学了,大学了,或者是搬家啦换工作啦,或者是在不同的公益机构继续折腾。而偶尔一次的见面,也并不觉得生疏。聊志愿者时的趣事,再聊聊现在的工作,聊娃,总是有数不清的话题,时间总是太短,不够聊。

回到家里,不由翻起以前的老照片,狠狠地回味了一把。是不是有一天,可以把这些照片,序时地整理出来,一生也就如此了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21 22:3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皮皮兔 于 2019-7-21 22:41 编辑

老 朋 友
皮皮陈刚 2019年7月21日星期日

今天,和20多年前就已经是同事的好朋友相聚。那时,我们同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和另外几个小伙伴经常一起厮混。她是新闻频道的主持人+编辑,我是广播在线的编辑。大家经常在另一个小伙伴家里聚餐,各种聊天和玩~她交了男朋友,是新闻频道的同事,人也极好。另一个小伙伴早就婚了,金童玉女一早羡煞旁人。我交了男朋友以后,很郑重地带给她和另一个小伙伴看。然后,我结婚、辞职来了广州。她们俩一人送一个大红包,帮我这个工作四载家无余粮的月光族安顿下来。

后来,她们俩口子先后辞职离开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到过肇庆,北京,好几个地方发展。还记得她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做了好久的志愿者,因为可以免费享用超赞的泳池。很率性的人。她们俩口子对生活物质条件要求都不高,记得有一段时间,俩人居然是轮流出去上班挣钱,经常有一碗面条就已经足够了。然后,她们到肇庆安了家。

我们去肇庆找她们玩,爬山游湖,特别开心。后来约了一起去南鹏岛,去潜水摸海参。老朋友在一起,特别特别地安心放心和开心。即使很久没有联系,心里是安稳的,知道那儿有人关心自己;知道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人曾经不计代价地帮过自己,如果有需要还会继续出手;知道那是我可以依靠的地方;知道我过得好了,老朋友会特别开心……

今天,送别她们一家三口的时候,她们的背影往地铁扶梯下去,我忽然发现原来自己哭了。老朋友善自珍重。


6#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01:11:46 | 只看该作者
朵米妈


031书名:《小学批判性思维教程》
主编:王婧
阅读感悟:
这其实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本课教师用书。批判性思维作为西方世界最基本的思维模式,是人类产生知识和文化重要的主观条件,是科学精神和方法的本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然而声浪强盛之下,行动者却寥寥无几,这 本教师用书贴近一线,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校本课程的案例。


032书名:《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作者:程修凡
阅读感悟:批判性思维的书近年越来越多,一线课堂的尝试也开始萌发,但从学生受众视角的阐述相对较少,作者更横跨东西方两地教育,其中对比,更有意趣。文史哲不分家,历来都是批判性思维最主要的战场,本书从历史课的角度,对比了中美两国在此课堂上完全不同的授课方式,解读了不同的教育目标下,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手段,收获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成果。其中美国将批判性思维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奥马巴提到,通过理科课程的学习,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开发新能源技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还要从文科学习中培养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消灭贫困、愚昧、犯罪和歧视现象。深以为然。

033书名:《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
作者:欧阳林
阅读感悟:
这其实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本课教师用书。批判性思维作为西方世界最基本的思维模式,是人类产生知识和文化重要的主观条件,是科学精神和方法的本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然而声浪强盛之下,行动者却寥寥无几,这 本教师用书贴近一线,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校本课程的案例。

034书名:《脑与阅读》
作者: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阅读感悟:
阅读者的脑拥有一套复杂的机制,而这个“黑匣子”,正在被最先进的脑科学理论打开。身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家之一,世界脑科学领域大师级的人物,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本书中提出了“神经元再利用”的学说,用神经和文化相互作用的假说,驳斥了文化相对主义,有效解释了人类基因病没有出于适应阅读的目的而进化的悖论。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为适应非洲草原生活而设计的大脑,如何应用于阅读莎士比亚、算术、艺术、音乐及宗教的进化机制,影响和调整着我们这一颗灵长类的脑。

035书名:《像山一样思考》
作者:徐铭谦
阅读感悟:
这是一本难以归类的书,有点像自助游记,也饱含人文观察,既有生态科普,也融合了哲学思考,更像是一本建筑景观的科学工具书……然而世间的事物本就如此,我们本来就处在一张彼此交织绵密而复杂交错的网中,人为的分类不过是人类妄图逃避某些不言而喻的困扰而做的徒劳的努力之一而已,就像我们无法逃脱我们与自然的联结一样,我们终将彼此呼应彼此影响,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对自然做过的一切,都必将回馈到我们自身。读完此书,愈发敬重作者与她的伙伴。深深感怀,并非常愿意加入他们,为山林,为我们自己,做些事情。

036书名:《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
作者:陈资璧  卢慈伟
阅读感悟:
非常基础的思维导图教学用书,这个被称为“大脑万用刀”的思维导图,近年正有被滥用的态势。确实,思维的训练确实可以增加组织力、逻辑思考力、理解力及学习力、让我们学会抓重点、提升记忆速度,易于长期记忆,但是,凡事都来一张,或者用画图的方式做原本EXCEL擅长的列表对照,我又觉得有点矫枉过正了。

037书名:《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练习本》
作者:陈资璧  卢慈伟
阅读感悟:
有些训练还蛮有意思,用形状来做想象力的实验,练习不同的分类方法,寻找不同事物之间共同点的两两相连游戏,都很好玩儿。当然,其中有些项目用戏剧的方式可能会更有效。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设计自己的图案,找三个词,用三个动物、三个自然界的非生物、三个人造物分别代表三个词,再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元素,做一个组合。可以试试。

038书名:《如何培养儿童右脑》
作者:七天真
阅读感悟:
融合了心灵教育、心灵感应、催眠、暗示、复合电磁场理论的教育方式,听起来神乎其神。所举的案例中不乏过于心切的父母过度开发,近于呆滞崩溃的孩子,虽然随后案主改进自身的态度,给予孩子肯定、赞扬与爱,孩子又重回正常的序列。但是这样的教育真的适合所有的孩子么?



039书名:《聪明孩子想什么:解开创新思维的奥秘》
编著:邵泽水
阅读感悟:
这是一本故事集,收集了各种发明家、科学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小亮点,激发灵感,发现司空见惯的琐细背后的奥秘;善于抓住疑问,一追到底的执着;师法自然,大胆模仿,用结构移植进行创新的捷径;还鼓励孩子们勇于提问,倡导家长包容思维活跃的恶作剧,试图揭示创新思维的奥秘。

040书名:《思考力决定孩子的竞争力》
作者:欧阳自珍 黄学诚
阅读感悟:
思考力当然重要,本书翻来覆去的使用了各种案例来论证思考力重要这件事,反而对他们自己正在做的思考力训练课程只用了小小两个篇章,其中还有一章是讲效果,真正讲课程的部分又只举了两个案例。让人……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看完只觉得,做课程推介,讲太多大家都知道的理念,这样真的好么。

041书名:《早教实验:脑语训练》
作者:赵林森  赵芃
阅读感悟:
作者是妈妈的朋友,河大的老教授。这本书他寄来很久了,一直没打开看。脑语应该是符合主题的,所以拿出来翻了翻。嗯……实验很了不起,至少他的两个孙辈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书籍的做法,有点不敢恭维。现在看到所有的书,几乎都会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也有点像不自觉的刻意练习了哈哈。

042书名:《游戏化思维》
作者:凯文·韦巴赫  丹·亨特
阅读感悟:
游戏的本质不是娱乐,是人性与涉及过程巧妙融合的产物。一个成功的游戏,关注的不是积分和徽章,而是人本身,如何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作者认为,一切工作与学习的游戏化,其核心价值都在于我们要从必须做的事情中发现乐趣,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激励机制,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奖励。很有启发。

043书名:《请问洪兰老师》
作者:洪兰
阅读感悟:
洪兰老师是为风趣幽默的脑科学研究专家,她在《亲子天下》中开设的专栏解答了诸多来自学生与家长的问题,从脑科学的角度,另辟蹊径的提供了又一种独特的视角。其中创新力的解释,从神经学的视角,所谓创新,就是两条神经回路碰在一起,激发第三条回路,出现前所未见的东西,即为创新。非常科普,非常有趣。

044书名:《谜米机器》
作者:苏珊·布莱克摩尔
阅读感悟:
读前不知道谜米是什么,读后仍不觉得自己明白。这个类似基因一样存在的最微小的文化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得到传递。作者是一个脑洞极大又极精微的人,日常被我们忽略掉的生活细节,在这里却成了长篇累牍抽丝剥茧一探究竟的疑难问题。其中关于宇宙进化三阶段论的物理客体世界、主观经验世界和观念世界的观点非常有意思。



045书名:《轴心时代》
作者:凯伦·阿姆斯特朗
阅读感悟: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在北纬25-35度的区域,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中东和古希腊地区,拉开了人类宗教哲学传统的开端,被20世纪40年代末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为“轴心时代”。这个时代群星璀璨,儒道思想、印度教、佛教、一神教、哲学理性主义均在这一时期辉煌登场,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至今深远。

046书名:《产品游戏化》
作者:埃米·乔·金
阅读感悟:
作为万千玩家追捧的游戏《模拟人生》的设计者,埃米·乔·金是个用视觉化语言讲话的高手。在书中娓娓道来她的游戏化思维理念的过程中,她更倾向于用图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目了然的视觉呈现,并提供了简单易用的画布来一张纸呈现商业模式。虽然是本讲游戏设计的书,但其中的思维模式却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

047书名:《从0到1》
作者:彼得·蒂尔
阅读感悟:
作者彼得·蒂尔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以他为首的“PayPal黑帮”开创了硅谷的新格局,他本身就是一部商业传奇。这本书源自他在斯坦福大学“初创企业”的一堂课,他的学生布莱克马斯特斯将细心整理的课堂笔记发布到网络,引起240万次的点击率。随后,彼得蒂尔参与将这份神奇的笔记精编成为本书。如何推动创业者从1-N的运营境界上升到0-1的创新型质变,进行跨界整个,横向传承,改变社会进程。彼得蒂尔不仅成立20under20的创业计划支持青年创业,更用此书谆谆教诲创业者,不断地推动他们对科技进步和对未来的长远思考。

048书名:《创新的秘密》
作者:杰弗里·A·哈里森
阅读感悟:
商业创新,是一个将新想法、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商业化的过程。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基础。杰弗里A. 哈里斯凭借其风险投资界近三十年的从业经历,以独到的视角解读了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以期揭开创业成功创新的秘密。从联邦快递的弗莱德史密斯,到“花花公子”帝国的休海夫纳,从CNN的泰德特纳,到苹果神话的创造者史蒂夫乔布斯,他们的开创性商业模式和经营技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049书名:《催眠术圣经》
作者:奥蒙德·麦吉尔
阅读感悟:
奥蒙德·麦吉尔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魔术师和催眠师,是20世纪催眠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这本书从大脑、心理、意识与潜意识的层面深入的剖析了催眠相关的理论概念,强调了潜意识相对于意识的力量。当想象力与意志力发生冲突时,想象力总能战胜意志力。意志想要发挥作用,必须与潜意识保持协调一致才行。

050书名:《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
作者:艾瑞克森
阅读感悟:
催眠,真不是一个容易解释的词。这介于清醒与睡眠之外的第三种意识形态,其实并非其字面上催促命令达致睡眠状态的意思,其本意更接近“全神贯注”。艾瑞克森是公认的催眠大师,本书是他临床进行催眠时的过程实录,详实而严谨的记录,不仅高度还原了现场感,作者还融入了大量相关的理论背景及其背后的动因分析,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学习用书。



7#
发表于 2019-7-22 07:43: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周五无意中参加了一场关于影评的讲座。提到了因为各种原因在上映期间错过的绿皮书。半夜回来忍不住刷了一下。片子是好片,各种剧情安排非常老道。几两位主演的表现,也都非常不错。特别是黑人男主,平时看惯了他硬汉的形象,在这部片子里演这样一个内心挣扎的黑人,竟然没有违和感。就连女配,虽然只有寥寥数个镜头,但人物刻画的也是非常的生动。但是这部片子,最终能够问鼎,我觉得还是不能排除其中有政治正确的因素,毕竟总体的感觉还没有好到那种惊艳的程度。 主线看似是黑人钢琴家,一路内心成长的过程。在那个黑人备受歧视和欺辱的年代,一个黑人想要跻身于上流社会,是多么的不容易,不真实。所以他的出场就是装。装作高高在上的样子,就连坐在座位上也要比别人高一截。但是你往往想要努力表现什么就真是缺什么,这个说法真的是一点都没错。随着演出的推进,一路上发生的各种冲突。慢慢的撕破了他这种自欺欺人的伪装,不得不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但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能够直面现实,直面自我。所以最终,认清自我的博士,拒绝了那种为白人抬高身份的表演而选择在一个粗俗的环境中快乐的做自己。 但其实另一方面,白人主角的成长也不可忽视。实际上并不是白人来拯救黑人这样的套路。而是两个人互相影响,互相成就的这样一个过程。像这样双主角的叙事,如果只是一方成就另一方,那故事就会显得太弱了。显然这一条线更像是暗线,没有黑人主角线索那么明显。就像黑与白相反,其实两个人成长的方向也是相反的,本人主角,虽然处在整个社会比失恋的上半区,但是他的经济状况又让他处于社会的底层。这种与黑人主角恰恰相反的处境,让他表面上看起来粗鄙视不羁。但其实这一种表现,也不过是他的保护色。内心的善良与爱,因为害怕被视作软弱而一直被隐藏。正是在与博士共处的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认清,并接受了自己这种本质。 全片的高潮,正是博士在雨中大吼: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他妈到底是谁?!这也正是本片的主旨。 主线清晰,演员表现出色,细节设置精妙,确实值得一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7 08:33 , Processed in 0.063698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