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892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一期第十一轮第九周:不一样的春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22 20:1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刚刚跟先生散步回来——戴着口罩散步。
这个春天,我俩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被关禁闭,于是得以戴着口罩看着黄花风铃开了又谢,看着木棉花开了又谢,嫩叶渐渐冒了出来。每次我都感慨地说:好想去爬山啊。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在这个春天消耗掉了很多包面粉,买了很多鸡(我们这里100元3只,整个春天一家人都在坐月子),做了很多美食。很多机构撑不下去。很多个人崛起。很多课程成了爆款。很多APP被吐槽。
那么,本周作业如题,大家尽情发挥。

推荐
发表于 2020-3-22 21:10:11 | 只看该作者
12 emilyfool  “妈妈,你最近生气比以前变少了”

标题中的这句话是在我自己没控制好情绪对大大发了脾气之后,她说出来的。

下午带着她俩去小区楼下找小小的同学玩,你知道的,在这种特殊时期,在滑梯上摸爬滚打之后,回到家第一件事肯定是洗手、换衣服喽。

小小回到家很快就搞定了,大大则拖拖拉拉。其余时候我还可以做到不去管她,可是现在不洗手、不换衣服怎么行呢?!于是各种催,“赶紧洗手”、“赶紧换衣服”......

结果她不仅动作慢,还各种要求。换衣服时不换自己的睡衣,一定要重新找,要我帮她拿裤子,随便拿出来一条还不满足她的要求,于是我有点火了:“我自己都没换衣服,就想着先给你换”,“让我帮忙,还这么多要求”,“快点行不行,我还有事呢”......

我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控了。

理性上我明明可以理解,大大这个年龄稍微慢一点是正常的,而且今天还在共读群里跟大家分享“别让鸡毛蒜皮的事升级”。可是为什么“帮她找条裤子”都能成为我发火的借口?我为什么这么急?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给自己发出了三连问。

我努力地在大脑里搜索,到底是什么事情搞的我有点心神不宁?

检测到了,只是因为微信的信息没有回复......搞笑吗?悲哀吗?我跟孩子之间交流的时间却输给了微信!

最近共读群里,大家都在感慨:原来我们对孩子吼,背后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一直都同意这样的观点,但离“做到”还有一定距离。

虽然现在发脾气的力度比以前减弱了很多,但是大大还是一副委屈的小模样。我看着她的小样,赶紧把她抱了过来,跟她说对不起,
妈妈:大大,对不起,妈妈又对你发脾气了。
大大:妈妈,你能永远不跟我发脾气吗?
妈妈:妈妈没办法保证永远不发脾气,但是我会尽量尽量尽量少发脾气,好吗?
大大:好的。其实最近你已经比以前少发脾气了。
妈妈:真的吗?听你这么说,我好开心,谢谢你告诉我。

真的要感谢大大对我的“看见”让我有了继续坚持的动力和信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0-3-22 21:10:59 | 只看该作者
散步记
今日阳光好,约了邻居一起带娃去散步,深圳已调至低风险,公园里洒满了人,感觉不是逛公园,而是在逛街,黄花风铃木谢了,桃花谢了,木棉也谢了,整个公园依然生机勃勃。
孩子最近最爱看的是中餐厅3,她期待某日能去那家开在意大利小岛上的餐厅就餐,不忍心说,意大利现在面临着比中国还严峻的形势,那些在节目中的笑颜不知是否依然安在?
今天看到一个推文,有武汉的市民发现路边的车许久未开,已经长草了,有菜铺子的老板终于开门,发现年前未卖出的菜有些已经又成长了,萝卜可以再丰收了,时间虽逝,却孕育出新的奇迹。
有喜悦,有悲哀,有欢乐,有痛苦,人生如此充满意外,珍惜每一日。

点评

04好人好梦 疫情不散,我们不见 2020年1月寒冬时节,疫情扰人。 这个春节就异常安静。 街巷里没有张灯结彩, 人们也没有走亲串友, 只因为一场看不见的, 战疫已经静静打响了。 新冠病毒虽肆虐横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2 22:46
4#
发表于 2020-3-22 21:5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楼兰梦舞 于 2020-3-22 22:52 编辑

从1月20日和朋友聚会,外出吃了餐后,就没出门,没想到这一宅,一下子就宅了60天。一家人在一起,过了一个超级长的春节,还好一家人在一起,有水有电有食物。每天尝试做各种吃的,画画,在家里运动,刷小说,除了有点着急初三的娃老不开课咋办其他还好。
阳台上的花盆里年前刚清理过,年前还光秃秃的,土都干了,年前买的土豆紫蒜被我扔在上面通风,也许会放得久一些。即使这样,土里不知名的种子大概感受到了春天,各种杂草不知名的小植物往上长,在这短短的时间,有的已开过了花了,结出了种子;看到朋友圈各位宅在农村家里,发各种花,羡慕得不得了,于里把厨房里没吃完的萝卜、胡萝卜、土豆长了芽的,加了点水,养起来,神奇的是几天的时间,萝卜长叶子,长茎干,甚至开出了四枝花,成了阳台上一景。


前几天形势有所好转了,昨天终于也鼓起勇气了,戴上口罩出门,去花市逛逛,想要感受一下真实的春天。

花卉世界的门口也有工作人员在测体温,要求登记手机号码,收集行动轨迹,以防万一。
花市里卖盆栽的大多没开门,好多店门口摆了些绿植、多肉,上面标上了价格,放上了二维码,大家可以自助购买。有家店铺门口花架长出的龙葵有半米高了。
楟车场里有缝地砖里长出了好多的白花鬼珍草,可能疫情期间,工作人员也没来得及清理,花开得正好,如果不能买花,直接剪一把回去插瓶也不错啊。经过垃圾箱,里面扔的成扎成扎的花,包装纸都没有拆,扒开一包看看,还真的好好的,忍住了想捡回家的念头(特殊时期啊),拍了张照片,心疼一下。
鲜切花的店铺基本上都开门了,逛的人十分稀少,包装得好好的花比以前看起来更开得过了一些,价格也便宜了不少,以前最便宜的也要10块一扎,现在5块钱就能买到,10块钱就能买到以前20块的。选了品相很好的洋牡丹,一扎才10块钱,挑了3扎。我是喜欢了,可是价低伤农啊。往回走看到一个胖胖的老板坐在那把月季外面不好的花瓣整理掉,看到我们经过那,他大声推销着,外面的10元两扎啦!一看花,果真还挺好的,特别是勿忘我,一大扎,洋桔梗也很好。可是家里花瓶装不下了啊,怎么办?一着急,倒是有了办法,买回去,可以送点给邻居啊。
于是40块钱,买了5大扎。征得老板的同意拍了些照片。赶紧发个朋友圈,多点人来买。

一是花品相好又便宜一是大家都买买买经济也好早一日复苏啊。
这春天到了,花都赶紧的盛开,花农的花不能囤,不卖出去就坏在地里,还要浪费人工来收拾;城市里的人,不能出门没赏着花,家里也需要一点花把春天带回家。




5#
发表于 2020-3-22 21:59:4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发展
皮皮陈刚  2020年3月22日

最近,持续上了好几周网课的娃开始有些放飞自我。今天,我跟他聊起了人生和发展,说起美好的人生是要努力,要终身学习和成长,能够一直拥有选择的余地和能力,可以更好地发展。无论在什么时候,有可供选择的机会,境况一定不会太坏;有可以不断学习成长的能力,境况也不至于太差,可以选择自己更喜欢一些的生活、职业、发展道路、人生伴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聊了挺久,也聊到有些家长将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去帮自己实现愿望;聊到努力、重复、练习、熟练、精进……所有的机会,与其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先打点好自己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即使一时抓住了所谓的机会,也可能随后丧失掉。我们还聊起了资源整合。

所谓的资源整合,并不只是简单将人脉折腾捏合到一起;也不是简单将资源列份清单揉一揉捏一捏,就有了1+1>2或者1+1=11;更不是传说中的“空手套白狼”,而是要学习方法,获得各方资源,得到各方认可,找到有能力又合适的人一起合作,把企业、品牌、资金、部门、员工等整合,以求达到最好的组合效果。

而这里,一方面需要冷静地分析判断出来,哪些资源是自己的职务资源,哪些是自己的个人资源;一方面也需要有大局观,将这一场整合,化为一次宏大叙事,将所需要的资源排兵布阵,让它们各得其所;去获取所需的资源,补白缺失;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去思考,了解业态发展,行业走向,提前打下伏笔,草蛇灰线……

无论明天想做什么,今天先把手头的事儿干好了。

看着娃有时了解有时懵懂的小眼神儿,我有点好笑,他到底懂不懂、懂多少呢?哈哈,且聊着吧~~
6#
发表于 2020-3-22 22:07:57 | 只看该作者
屋子里哪有什么春天呢。
这个2020,取消了也罢。
不然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叹一句:不为春日恼,唯有读书好。
于是读书,写字。
这次是安吉拉·卡特。

安吉拉•卡特和她
——《扫灰娘》中的母女

《扫灰娘》,收录在安吉拉的《美国鬼魂与旧世界奇观》中,是她对《灰姑娘》的三个戏仿。
只是在安吉拉的笔下,女主悄然换成了格林版本中似有若无的母亲。
在这段戏仿中,三则故事似乎发出了依次渐强的乐音,一次又一次的把母亲的角色推向了高潮。

《残缺的女孩》,开篇是童话罕见的论述,开宗明义的说明故事开头那个即将消逝的母亲才是主角,以及父亲的角色,让家庭沦为两对母女的战场的背景。
在这个安吉拉夹叙夹议的版本里,母亲的鬼魂化身为斑鸠,明里暗里保护着女儿。然而吊诡的是,把女儿嫁给王子,似乎更像是生母和继母这两位母亲的强烈愿望。扫灰娘的斑鸠妈妈为此激动欲狂,不管自己的婚姻是否成功,但该嫁人就得嫁,更何况是王子。她偷了另两个女孩的衣服和项链,送自己的女儿参加舞会;并且啄女儿的耳朵让她舞得活泼,好引起王子的注意。
而另一位争夺王子的母亲,则不顾女儿的抗拒,毅然砍下老大的脚趾和老二的脚后跟,把她们血淋淋的塞进鞋子。
斑鸠妈妈更是前后呼号,揭示骗局,让扫灰娘的小脚穿进鞋子,赢得这场胜利。
对此,安吉不无讥讽地把扫灰娘的脚比作中国女子的缠足金莲,她刻薄地说:一截残株。
是的,在中国,给女儿缠足的,也是母亲。
在安吉的这个版本里,我们看不到女孩儿的渴望和王子的爱情,只有两位疯狂母亲争夺王子不顾一切的角力,女儿们被迫跳舞吸引男人的目光,被迫适履以致残害自己的身体,她们张皇失措痛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但却无法违背,只能在投入伤口的时候假装毫无反感,多么悲怆!而她的母亲则心满意足地说:“看我把你照顾得多好。”
安吉幼年,也有一个为了她的零食,不惜牺牲自己口粮的母亲。妈妈那绵密浓烈的爱意,包裹着小小的安吉,仿佛使她不能长大。她的嫂嫂回忆说,安吉长到8岁,上厕所也依然不能关门。妈妈就像安吉外置的传感器,似乎离开了妈妈,安吉什么都不会了。
在这令人沉溺到窒息的爱意中,安吉长成了一个胖胖的小女孩,得到了胖墩布的外号。高中时,安吉开始叛逆,奋力争夺母亲对她生活的控制权,她每晚梦到像溺亡尸体一般发胀庞大的趴在面包布丁上,从那时起,她决定减肥。
我想安吉是在那时候知道,有一种好,叫妈妈觉得好。而这种好,其实与自己无关。

第二则《烧伤的孩子》,表现得更像是自我诀别后对母亲心存的复杂愧疚。
煤灰里被灼伤的女孩想要继母的情人,仿佛只有通过向强有力的大女人发起挑战并彻底战胜她,才能让自己获得成长。
她的生母,在这里扮演了一个无私无畏为女儿牺牲的角色。但这种牺牲并不是默默无声的,相反,母亲一直在不停地提醒女儿,“你已经把我榨干了。”“你已经把我变成残废了。”“我已经干够这些血淋淋的事了。”她抱怨说:“下次你自己来。”
最终,女儿抢走了继母的男人,获得房子和钱。母亲的鬼魂才放心地安息。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似乎能感受到安吉对待自己母亲时纠结的心态。
当年,她为了反抗母亲,选择与母亲价值观完全相悖,甚至不上大学找男人。有次圣诞,家人团聚火鸡上桌的时刻,安吉大爆粗口,众人皆惊愕,但对于这个青春期的张狂少女,母亲只是萎坐于沙发暗自垂泪。
当时的安吉,在想什么呢?
母亲的强势,也是一种爱;而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安吉才能写出这个版本的故事吧。

《移动的衣裳》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则,这个故事的母亲,显然迭代了。
在给予女儿洋装和钻石武装时,鬼魂母亲一直反反复复地说:当年我正是你这年纪。
仿佛在这不断地回溯过往中,母亲与女儿的生命在这些意向中合二为一。
句式重复了三次之后,母亲用祈使句命令女儿踏进自己棺材,此时读者几乎和女儿一样以为这必是死路一条,内心充满了绝望。
然而结尾的反转却如此令人振奋,棺材变成和女儿一样急于离去的马车和马匹,而母亲说:“去闯荡你的人生吧!”
初看到此处,心中大震撼,总觉得句中的标点应该改成惊叹号,才能对得住这份震动。
这个故事似乎是前两个故事的终篇,一个面目模糊的女儿自我觉醒,不惜借助甚至毁灭一个母亲的力量,战胜另一个强大的母亲并抢走她的情人,当她终于自己成了母亲再次面对弱小的女儿时,这个无助的女儿似乎无时不在提醒她那个曾经孱弱的自己,而此时的母亲、曾经的女儿则赋予她鲜衣怒马,坚定的指示给女儿重生的方向,让她自去闯荡天涯。
这是何等的荡气回肠!
这样的母亲,仿佛《染血之室》里骑马挎枪力挽狂澜拯救女儿的妈妈的前传,而这个女儿,也足以有理由相信,哪怕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声啜泣,也会有这如铁般刚强的妈妈驰援而来。

至此,我们能看到,在这三个故事里,那个觉察、抗争、与重生的安吉。而她也以扫灰娘的娘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孱弱女儿蜕变为强大母亲的历程,这过程痛苦而漫长,甚至不啻于向死而生,而成长又何尝不是场脱胎换骨呢。说什么为母则刚,这力量其实一直盘桓在每一个女儿的体内,等着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煤灰与蠕虫,灭掉压制的势力,踏入棺材,勇闯天涯。
这个时候,360度无死角防护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只能带来更多的叛逆罢了。
7#
发表于 2020-3-22 22:17:03 | 只看该作者
春分已过,朋友圈里的花儿已经从金黄的油菜花,娇艳的桃花,如雪的梨花,到现在烂漫的樱花。而我,只在阳台望见了黄花木的花开花落,还有那终年绽放的勒杜鹃。
春天,阳光正好,踏青郊游的好时节。而今年的春天,驻步于家中,就连小区大门也尚未踏出。
今年的春天,难道就这样溜走?
8#
发表于 2020-3-22 22:25: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春天,大约只有我家阳台上那些顽强开得很盛的花儿,经过去年一年的放任自流和今年爷爷奶奶回深圳以后的“狂扫一起”的洗礼,花儿们居然还能依然盛放。在水泥森林中,这天空是有限的,变化的只有是日日时时不同的云了。
放飞自我3个月啦,明天开始工作的节奏。春天里没有百花香也得好好计划计划没错。养精蓄锐够了,自己能干劲十足把时间排满。
这个春天与我意义不同,不只有和大家一样在家里抗疫,还有一些别的。
明天,新的生活又开启啦,我来啦!
9#
发表于 2020-3-22 22:43:09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我不自律,而是我的自律值用完了

这两天看哈佛大学的网易公开课,看到些很好玩的理论。

    比如说自律,人的自律是有限的,一旦用完就会导致无法自律。如果只能靠自律才能完成的目标是很消耗有限的自律量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例行公事”。嗯,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谓的养成习惯。所谓自律呢,其实是对抗和拧巴的和自己的战斗啊,内耗大着呢。

研究人员做的相关实验很有趣,参加实验的人被分别带到一个有香味浓郁的美食或普通食物的房间待上10分钟并被告知不可以吃食物,然后再到另一个房间参加一个需要付出很多耐心很困难的测试,比如走迷宫之类,然后记录对比美食与非美食组参验人员的坚持测试的时长。结果被香味浓郁美食折磨过的人更短时间放弃了继续测试,并且两组数据差距相当大。没想到吧,不是我不自律,而是我的自律值用完了。
专家支招如何养成习惯,至少要用30天,一次养成不超过两个,搞定一个再来一个是最好的。

还有一个就是健康的人际关系,来源于你对周围人对你的要求定位。
我们希望别人认可,那么标准在别人手里,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削磨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的标准是什么呢?有时候很清晰,但这个标准可不保证是你喜欢和认可的呀,如果恰好你内心并不认可这个标准,那么你越努力就离自己的内心越远,远到找不到自己。有时候他人的标准是飘忽不定的,甚至变来变去,时时在两极间摇摆,怎么办?随之不断调整,疲于奔命吗?你依然活得失去了自己。
我不希望你的认可,我只做我自己,我的言行只是我内心的表达。我不愿做隔着飘渺云雾的孤岛,我让你看到我的沙滩,森林和溪流,也给你看我的荒漠和戈壁。
我不期待你的赞美,我期待你了解我。当我发表意见时,我的动机不是想你们说。哇!太有创意了!这个见解太高明了!我只想着表达我的想法。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其实一直在鼓励着我们认为好的发言,而忽略其他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发生提问无人回应的原因,想一想很多能量消耗在发言前,需要纠结这个发言是不是最佳,而不是积极思考或者怕自己的见解被人轻视而闭口不言,对大家都是损失。
10#
发表于 2020-3-22 22:46: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jiajiana 发表于 2020-3-22 21:10
散步记
今日阳光好,约了邻居一起带娃去散步,深圳已调至低风险,公园里洒满了人,感觉不是逛公园,而是在 ...

04好人好梦

疫情不散,我们不见

2020年1月寒冬时节,疫情扰人。
这个春节就异常安静。
街巷里没有张灯结彩,
人们也没有走亲串友,
只因为一场看不见的,
战疫已经静静打响了。
新冠病毒虽肆虐横行,
各路大神达人齐上阵。
那战疫的大神钟南山,
年过八旬,耄耋之年抗大旗,
他人撤离,你挺进,
武汉坐镇,稳民心。

2020年2月春寒料峭,医者暖心。
“妈妈,等你回来,我们再吃年夜饭。”
“带好口罩,多吃饭,不要传染奥”
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嘱咐着,
赶赴抗疫一线的妈妈。

“疫情结束我们就登记,我等你”
男友隔着玻璃给了她深深一吻,重重一诺。

哪有什么抗疫达人,无非是穿了一身衣服,
就换了一种身份,担了一份责任。

我们虽是抗疫小白,但我们是局中人,
我们能做到隔离在家,消毒闭关。

2020年3月,春暖花开,我们相约。
等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去武汉旅游
我们来时,心存惦记,
我们去时,心怀感恩,
我们并不相识,我们从不陌生,
我们共望中国空,我们同踏祖国土。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住地球村。
疫情让我们心相连,疫情让我们情相牵,
感恩每一次经历,感谢每一次磨难,
我们在疫情中成长,我们在疫情中壮大,
疫情不散,我们不见,
疫情散去,我们相约,
我们一起去武汉旅游!
登登黄鹤楼,转转户部巷,尝尝热干面!
春暖花开时节,我们把酒话重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21 23:22 , Processed in 0.072564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