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826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十二轮第十一周:这样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你赞同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3 14:3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君小雅 于 2020-8-13 14:32 编辑

前两天跟一个家长聊天,聊到说打孩子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不应该打孩子,
这位家长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说,“我有时还是会选择打孩子的”,
她的理由是,
“这个社会是残酷的,我对孩子好,可是别人不会对他这么好呀,
所以我不能让孩子感觉好像这个社会都会像我一样对待他,
我要让他提前适应。”


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要从父母给他制造挫折开始。
2#
发表于 2020-8-13 21:3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楼兰梦舞 于 2020-8-13 21:57 编辑

我想从另一方面,来聊这个问题。

我是知道温室里的娃,到社会上肯定是要被社会毒打的。与其这样,不如我这个妈先陪着她实践一次,省得直接扔社会上打得太狠了。
于是有这次四天的泉州旅行。
这个疫情,我是不大想出门的,可是原定的北京去不了,娃还是想出去晃一晃。于是就选了泉州,比较近,二是我觉得那安静地呆几天也不错。当然也不是那么好去的,把行程的安排交了点同学。因为aya的推荐,我们省去了麻烦的查找住处的工作,我直接找大师兄定好了住的地方,我也顺手买了高铁票。有点后悔,其实这些事也能交给点同学做的。
我跟她讲,她安排行程,她似乎不怎么太当真,网上查了查,也没查个所以然。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
提前一天把高铁票的信息发给了点点,让她算我们要提前多久出发去高铁站。她算了路程,百度了从家里地铁到高铁站的时间,征求我的建议。我建议加30分钟。这样算出了出门时间,也倒推了起床时间,就这么愉快地算好了。

周一,计划的7点起床,7点30分出门。点同学一点动静也没。直到7点30分,我忍无可忍,叫醒了她,要求她10分钟内收拾好,出门。还好她卡着点,7点40我们出门了。一路上地铁高峰期,等了4趟地铁才挤上去。一路急赶慢赶的,提前15分钟到了高铁站。

到了泉州,我就转了1000块给点点,让她管着钱了,吃啥买啥坐车玩啥,钱都该她管了。打车到了民宿,有点热,她说休息一会再说。结果一醒6点多了。
按人家推荐她导航找到那家吃饭的。

周二,上午,台风引暴雨,在民宿休息睡觉。中午雨停了,又找了一家特色牛肉店去吃,吃完顺丰逛了一会太热,又回民宿休息。晚上大师兄带着夜游了两个小时,又吃了特色汤员才回。

周三,去南少林业海外交通馆,中午随便找个地吃了饭,去大师兄特产店买了点吃的走回民宿休息。下午本来要去渔村的,一觉睡到6点了,没去成。出去吃了特色咸饭。1000块已用得只剩几十块了。
周四,一觉睡到10点,去大师兄的特产 买了些特产,买了早中餐特色包子,吃完收拾,返深。

总的来说,这趟行程,超级休闲啊,总共外出时间,包括吃饭差不多12个(1.5+2+2.5+4.5+0.5+0.5)小时。其他都是在民宿休息时间。
我比较满意的是:吃的都是特色,听了大师兄2个小时的夜游讲解,去了南少林。点同学基本上有意识查地图,点餐,各种付款,记帐。(看得出来,点同学还是比较满意的,吃的都是想吃的,天天饮料不断;但她可能还没意识到我们是打了个高铁去泉州睡了几天懒觉,这个代价有点大,接下来她就会知道了。)

3#
发表于 2020-8-16 00:25:41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跟一个家长聊天,聊到说打孩子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不应该打孩子,

这位家长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说,“我有时还是会选择打孩子的”,

她的理由是,

“这个社会是残酷的,我对孩子好,可是别人不会对他这么好呀,

所以我不能让孩子感觉好像这个社会都会像我一样对待他,

我要让他提前适应。”


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要从父母给他制造挫折开始。



不赞同。

孩子的人生底色会是什么的?是妈妈的爱,还是妈妈的打、妈妈的不爱我?

父母真的是需要学习的。

4#
发表于 2020-8-16 21:41:33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跟一个家长聊天,聊到说打孩子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不应该打孩子,

这位家长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说,“我有时还是会选择打孩子的”,

她的理由是,

“这个社会是残酷的,我对孩子好,可是别人不会对他这么好呀,

所以我不能让孩子感觉好像这个社会都会像我一样对待他,

我要让他提前适应。”


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要从父母给他制造挫折开始。


我觉得父母有意识的给孩子制造些挫折识可以的,体罚孩子也是可以的,但是得有度。而且父母给的挫折是不能就和打孩子画等号。家就是要和社会有区别的,温暖的家和父母的爱永远是孩子的坚强后盾和前行的力量。
5#
发表于 2020-8-16 22:2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朵米妈 于 2020-8-16 22:34 编辑

上次和RAFA在前檐分享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位妈妈,来问可不可以打孩子。
很诧异,因为她看上去面容姣好,蛮知性的,不知为何会有这样的问题。
她说她从小并没有受过自己父母的打骂,只是觉得孩子来到这世上,必得有抗挫折的能力。
与其大了接受不了,不如从小习惯。
说起来,唇角似乎掠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决。
我不知道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她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什么期许。
隐约只记得,我谈到了家的意义。
对于一个注定要承受风雨的孩子来说,家可能是最后一个避风港。
一个可以不计成本,无论如何,都会为他留一盏灯的温暖所在。
身为父母,我们不一定要每天甜言蜜语,甚至有时候还会恨铁不成钢,但是一旦孩子在外面经历了什么,我们永远是他身后支持他的那双手,是他可以退缩进来的那扇门。
哪怕所有的奋斗都注定孤独,哪怕我们没有和他在一起,但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我们永远是他最柔软的角落,让他可以释放所有的压力,平平展展地做自己。
既然外面总是黑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做一束光呢?
要知道,光可以点亮光。
而黑暗,只是更无尽的黑暗。









6#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22:56:06 | 只看该作者
12 emilyfool

从我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我就相信养育孩子要温柔而坚定,我相信打骂孩子、严厉的批评指责孩子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在跟家长分享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家长用一个理由来反驳我:为什么要对孩子那么温柔?我们对他们温柔,可是这个社会不会惯着他呀,所以我有责任让他知道这个社会的残酷!

于是打骂、批评指责孩子似乎就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这个理由听起来貌似挺正当的,因为是为孩子着想嘛。但是仔细想想,这种方式真的能够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吗?

前两天,有这样一件事情发生在我女儿身上。我女儿买了一件象公主裙一样的泳衣。之前我提醒过她,游泳时穿的泳衣要尽量的简单,但是她挑来挑去,最后还是挑了一件下面有纱纱裙的,我觉得已经比其他的看起来正常了很多,所以也就由她去了。

拿到泳衣的那一天,她很兴奋地穿好泳衣早早地就去了游泳馆上课,结果上课时间大概过了10分钟左右,她突然回来了。我问她怎么回来了,她说她今天不想上课了,一副很郁闷的样子。

我看出她的情绪不佳,所以也没有逼着她一定要去上课,而是想着先等一等。等她稍微平静了之后,她跟我说“她们都指着我,说我的泳衣不好”,我说,“谁指着你呀?”她说“所有的同学!”,我说“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这样吧?”可那个时候的她就是很坚定的告诉我,就是所有人,还包括教练跟她说,她的泳衣下水后会很重。

我相信教练只是善意的提醒,而其他一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谁游泳穿成这个样子呀?!”会有一些指指点点。

虽然不论是教练也好、还是其他小朋友,都不会有恶意,但客观事实却是对我女儿造成了心理负担。因为在她看来,他们在嘲笑她。所以她选择了逃避。不过后来剧情有些反转,等我稍后再跟大家说。

说到这里,大家想想如果按照开头那些家长的理论,我应该在她穿上泳衣的那一刻,就先对她进行一番嘲笑:你看你的样子,哪像是去游泳的,简直就像是去海边度假的嘛?!谁游泳穿成这个样子呀,太搞笑了!

如果当时我这样说了,那么孩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他可能会自我怀疑,“妈妈都这么说了,那我穿成这个样子是不是真的很奇怪呀?!算了,我还是不穿了。”那他是不是少了一次尝试体验的机会?这不仅仅关系到一次体验的机会,这也可能让他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妈妈的经验多、妈妈说的都对,我的都不对,那我以后还是不要去想那么多好了,就按照妈妈的意思来做,这样就不会出错,这样就不会被别人嘲笑,这样就不会遇到困难了。他会越来越不愿意去思考,慢慢地也就没什么自己的想法了、继而越来越没有自信。

有些孩子也许顶住了妈妈的压力,穿着这样的泳衣去上课了,结果真的受到了大家的“嘲笑”,那么他会选择怎么做呢?他会跟你说吗?跟你说,你会是什么反应?“我都跟你说了吧,你不信,这回知道是咋回事了吧!”一顿讽刺之后,剩下的就交给他自己去消化。既然可以想象得到是这样的结果,那么孩子宁可直接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也不愿意跟家长说了,从此,你们之间沟通的大门慢慢地就被关上了。

所以,你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挫折能力有没有培养到先不说,孩子可能因此失去了自信,而你们之间的沟通也会变得越来越不顺畅。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我们要对孩子温柔,而让孩子自然的去体验这个社会的“残酷”,而我们随时做好支持、帮助他的准备。

当他碰了钉子之后,他会想着回来到我们这里来疗伤。疗伤说的夸张了一点,但是我想通过这个词告诉各位父母,我们要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外面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挫折,我们这里会永远无条件爱他、永远无条件支持他,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

孩子有了这样的安全感、有了这样的底气之后,他才敢出去闯,他才会不怕那些艰难险阻。

最后,我来把这件事情说完。

当时小小愿意跟我说大家嘲笑她时,说实话,我内心是很感动的,我认真的看着她,然后紧紧的抱着她。过了一会儿,我问她,“那这个泳衣怎么办?我把它退掉吗?还是一直放在那里留作纪念?”她说“我不想退掉,我还是很喜欢。”我说,“我知道你喜欢,可是你现在不想穿着去游泳呀,留着还挺浪费的。”我想了想又说“要不然这样吧,我们把它留下,你去上课时还是穿原来的泳衣,我们自己玩的时候再穿这件。”她听了之后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下次上课之前,她竟然主动跟我说,“妈妈,我要穿这件泳衣去上课”,我很惊讶地看着她“啊?你不怕大家说你了?”她什么也没说,就重复了一句“我就是要穿这件去上课。”我也没有再说什么,心里想着静观其变吧。

结果上完课之后她也一直没啥反应,我只问了她“穿着这件泳衣游泳真的会变重吗?”她说“游的时候不会,就是出来的时候会变得很重”,说完自己还笑了。

这个社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残酷,我们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提前预演这种残酷,或者做的比社会还残酷,而是要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从而让他们放心去飞。
7#
发表于 2020-8-16 23:06:24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故事悦读美一天☘ Day 63
☘三叶草故事家族☘新书抢鲜读day 35
读《植物的旅行》
皮皮陈刚 2020年8月14日

今天读的书是《植物的旅行》,爱心树童书出品,新蕾出版社出版,[法] 埃米莉.瓦斯特 著,邢培健 译。它入选法国国家儿童文学中心“理想图书馆”,法国儿童书店联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史军博士推荐,既是丰富的科普绘本,又是精美的艺术画册,《一粒种子的旅行》扩展版。适读人群 :3-10岁。

艺术家埃米莉.瓦斯特用她唯美细致的图画给孩子们描绘了约50种植物的10种繁衍方式,知识丰富,生动有趣。你知道吗?我们身边那些看起来似乎呆立不动的植物,其实非常有冒险精神,都是了不起的旅行家!蒲公英的小果子乘着微风飞向远方;草莓又细又软的茎在地上匍匐前行;马栗跳起来,滚呀滚呀,滚到了邻居家门口;堇菜的种子很活泼,啪嗒啪嗒,像烟花一样蹿上天空……

植物没有脚,走不了路,想要旅行的话,绝大多数就得借助外力了。植物的旅行方式多种多样:飞行、爬行、掉落、钩挂、被吃掉、弹射、被掩埋、漂流、行走、被栽种。借助于风力、地球引力、小鸟、松鼠、各种动物包括人类,植物的种子开始旅行;当然,还有一些只是靠自己的枝蔓、根茎的延伸来开疆拓土的,它们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繁殖的。当静默的植物动起来了,它就成为了生态链中的一环。其中有很多,是很容易被我们所观察到的。

当组织一场户外的自然读书会时,如果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本《植物的旅行》,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究,去验证……有一次自然读书会,我们邀请参加读书会的小朋友们,每人发一小片木棉花絮,小朋友要将它用口吹气,从一条线吹过大概十米外的另一条线那边去。这个环节的设置可真是让大家乐翻天了,小朋友们笑得哈哈的,在外围旁观的爸妈们也乐不可吱,纷纷为孩子们加油呐喊,还有一批在一边笑一边忙着摄影。而小朋友们将木棉花絮吹过终点线以后,都成就感满满,兴奋得不得了。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小朋友们可以很直观地留下深刻印象。

其他的九种植物的旅行的方式,也完全可以挑出几种来,邀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知道的采用这种旅行方式的植物。当然,最好是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物料,请小朋友们辨认,指出来,然后再设立一些自然小达人的小卡片或徵章作为奖励或纪念品给到参与的小朋友。

8#
发表于 2020-8-17 00:46: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挫折教育,我理解的并不是父母人为给孩子制造挫折,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的各种挑战不可避免会带给孩子挫折,比如学习走路,比如第一次学习拧紧一个瓶盖,比如学会跳绳,比如面对小朋友们之间的矛盾,作为父母应该是在这种时候给孩子确立正确的观念,让孩子能在应对这些挑战时采取主动积极的处理办法,这才是正确的挫折教育。
9#
发表于 2020-8-17 00:47: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谁的袜子》          大约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是住过筒子楼的,“筒子楼”建筑又称赫鲁晓夫楼,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筒子楼是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很多家庭住着筒子楼里,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谁的袜子》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一个筒子楼里。        小黑猫和妈妈住在一楼,晒被子的时候,突然从楼上掉下来一只长长的黄袜子,会是谁的呢?热心的小黑猫拿着袜子,挨家挨户去寻找失主的故事。漫画格式的故事展开,我想是很多大人孩子喜爱的方式,黑白色主基调,加上显眼的黄袜子,故事到了最后,戏剧性地看到另一只袜子,和再次掉落到小兔头上的红袜子,只有袜子是彩色的。         找袜子,当然是要看脚型的,小猫挨家挨户地看,二楼,三楼,四楼,一直到五楼。路遇各种性格的邻居,也带我们一路见证了筒子楼里住户们日常生活的生态。筒子楼住房面积都不大,所以经常会在走廊里做各种事情,养花草,切西瓜(小猪家),下棋(章鱼家),踢球(小猴家),躺椅(大象家),洗漱(猫头鹰家),做饭(公鸡家),吃饭(狐狸一家),写作业(驼鹿家)……当然最多的是晒衣服。        现在的孩子们估计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了,大家住的家里,关上门都不知道里面的精彩生活,洗衣服很多还带有干衣功能,也不需要再晒衣服了。更无需为了晒衣服爬到楼顶。生活方便了,但同样也少了观察生活,邻里相处的各种乐趣。《谁的袜子》作者孙俊想来是在筒子楼里生活过,才能这样有趣地呈现这样的场景给我们。         爱占便宜的大嘴鸟(是个鸬鹚吗?)随手就拿小猪家的西瓜吃,害得猪妈妈赶快抱着半个西瓜回了房间,估计怕他一口气吃完,哈哈。果然,他还看上了小猪手里的袜子,想各种主意据为己有,最后山羊爷爷用拐杖解了围。爱踢球的小猴子们恶作剧地来抢袜子玩,被猩猩和狮子爸爸一顿教训。不过小猴子们帮忙小猫从老鼠那里夺回了袜子。上夜班的猫头鹰被邻居们打扰得忍不住要发飙,大家只能讪讪地离去。小黑猫最后找到失主了吗?想来是得给故事一个完美结局的,不过在结束前又发生了一件惊悚的事情,在此我不能剧透,呵呵呵        这是本以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人生活场景为背景的故事,给现在的孩子们看,一定很新鲜当年爸爸妈妈成长环境发生的各种故事,对爸爸妈妈来说,也许是个不错的回忆。也许爸爸妈妈也不记得当年的事情了,可以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来讲讲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7 08:54 , Processed in 0.07952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