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ambi米妈
近来大学同学们商议着十年聚会,惊讶于时间太匆匆的同时,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或者说总结反思一下。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更何况我需要驻足回首重新审视的是一段比一千零一夜还要漫长的时光呢。 关于大学,其实能记清来龙去脉的事情已经很少了。只记得大一开学的前两天,我左眼上方的眉骨处被高中老师撞裂,缝了几针,包着纱布,因而很显眼地站在了军训的队伍里,这件本来有点糗的事情一度让我病态地引以为豪,总觉得自己是赶上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就像当年风靡一时的青春校园小说的开场情节。因为,大多数人觉得我是打架了,让我的大学生活的开幕多一点曲折婉转,多一分荡气回肠。还有些什么呢?对了,毕业的时候,大家因为不舍,而集体上演了一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感人画面,大家最后都哭得稀里哗啦,为别离,为即将散场的青春,更为那段也许余生再也无法重现的真挚纯粹的情谊。还有还有,在这戏剧性的开头和结尾之间,是一段三五成群,充满欢声笑语的美好时光,虽已渐渐远去,却依然叫人怀念不已。 可是,生活远比小说情节来得粗俗,却也因此而显得更加真实。我至今都无法理解当年何以那么执着地想要离开南昌。我总是说,南昌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其实,天气是无辜的,就跟古人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样的道理。以为风景远在别处,可能是受了三毛的蛊惑,其实我都没有认真看过三毛的文字,只是喜欢那个叫做万水千山走遍的书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经也是我的人生目标,它真实存在于我尚未知晓理想与现实之差距的年纪里。当然,很快我就知道这只是我向往的一种境界,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无惧果敢的人,人生除了向往洒脱外,还得背负许多责任。听说三毛在撒哈拉遇到了一位两情相悦且给予了她无限幸福的男人,后来又听说这个名叫荷西的男人只是她虚拟出来的一个人物,也许是她理想中的人生伴侣吧。果真如此的话,这个四处流浪的女人其实有点可悲,走遍天涯海角,或许只是希望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结果却只能借助虚构想象聊以自慰。言归正传,总而言之,我当时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生活了四年的南昌,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充满期待和幻想。 暑假过后,我订了前往广东普宁的车票,同行的还有一位即将成为同事的很好人的帅哥。之前校长在招聘会上说普宁是个好地方,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还是个滨海城市。当时就是第三项打动了一直对大海充满想往的我,如果事先知道它与最近的大海之间还隔了两个小时的车程,那么我不会那么舍得离开南昌。我们在一个不知名的路口下了车,久侯的士无望,最终只得坐了一辆敞篷摩的,一路呼啦啦地开到了学校。记得当时我们还由衷地赞美了一番摩的司机的热情淳朴,以为那就是普宁人民光辉形象的代言人,谁料放松警惕的我们最后被他温柔地宰了一刀,10块钱的车费硬是被他坐地起价,收了我们50。当然,这是校门口的教官哥哥事后才告诉我们的,不然没准我还在怀念初到普宁遇到的第一个可爱的人。 话说坐着摩的游了半圈普宁,不得不说这个城市在校长的眼里过于美好。有没发展潜力姑且不论,但是环境真的比较糟糕,典型的脏、乱、差。更加糟糕的是,当晚,就有同事友好地前来给我们“提个醒”,说当地的治安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抢劫和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还严肃地告诫我们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一定数额的现金,不然遇上打劫的大哥就没法脱身了。世界上没天理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是像这样揣着钱随时准备着等人家来抢的事情还是头一回听说,惊诧与人心惶惶之余,居然还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好奇和刺激,大概是年轻作祟吧。虽然我觉得同事危言耸听的成分大过了事实真相,但还是非常配合地问了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那就是关于随身带多少现金比较合适的讨论。三四百吧,这样自己不会亏得太多,人家也不至于恼羞成怒,同事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我本来是开玩笑的,但同事严肃认真的态度让我脊背发凉,觉得自己行将踏错上了贼船,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年轻人总是容易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借口。 当然,普宁不是个旅游城市,我也不是来观光旅游的,认清这一点后,我觉得再对其恶劣环境进行口诛笔伐就没啥意义了,还不如回过头来说说我的工作。其实做老师还真是我小时候的理想,那时候觉得老师特别神气,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高兴打谁就可以打谁,喜欢骂谁就可以骂谁,当然,这只是很小时候的一种误解,但确实是我树立此理想的最初动机,尽管我并没有暴力倾向,而且成绩一直很好。所以,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自己都会自恋地觉得很可爱。不管怎么样,对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学生而言,老师在其眼里无疑是形象光辉高大可以掌握几十号人荣辱予夺大权的天神般的人物,如果每个人都能对教师这个形象保持孩提时候的敬畏之情,也许尊师重教就不会到现在还只是一句口号。只可惜,所有的敬畏之情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殆尽,当教书育人和贩卖萝卜白菜一样仅仅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教育的目的和其本身都变得非常现实和功利。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一块纯洁的精神领地,让人拥有强大的内心、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如果教育只是教会人们一切都要直奔着钱而去,或者换个堂而皇之的说法要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那么教育给社会带来的只会是浮躁。 当然,我得承认我当时是冲着工作稳定假期繁多才选择这份职业的,跟之前所说的教育理想并没什么关系。第一天去上课的时候,心情非常紧张。我一直都是个害羞的人,不善表达(当然,朋友面前恰好相反),更别提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了。上课前两分钟我还在给朋友打电话,希望从那些玩笑话里汲取点勇气,直等到铃声响到第三遍的时候我才硬着头皮上了讲台,然后发现几十双眼睛正兴致勃勃地打量着我,再然后就有人开始感叹老师很年轻,当然还有人说老师很漂亮。我发现台下坐着的是一群比我小不了几岁的男孩女孩,朝气蓬勃青春焕发,于是我就不紧张了,还顺带厚脸皮地把那些溢美之词一一笑纳了。后来开始海阔天空地聊天,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我还那么富有鼓动性,课堂气氛被经营得那叫一个热烈祥和。我居然可以不打草稿滔滔不绝地连着说两个小时,现在回过头去我都不得不小小地佩服一下自己。那天说了很多,唯独没有说学习那回事。后来的实践证明,说学习的事无异于跟学生过不去,当然,更是跟自己过不去。 教育不是劳动改造,所以没有必要苦口婆心地要求学生一定要怎样或者绝不能怎样,我只是希望那群喜欢叫我“姐姐”或者干脆对我直呼其名的男孩女孩们都学会善良、有担当、能明辨是非,然后可以快乐地生活。因为要求得少,所以我和学生们相处得极为融洽。生活中的相处之道也是如此吧,没必要为他人改变自己,也不要奢望别人会因你而改变。如果觉得这人还行,那就试着去理解和包容,相反,你就掉头走人,犯不着彼此进行劳动改造,最后落得两败俱伤。 回忆过去,其实毕业头几年的生活还是蛮惬意的,除了间歇性郁闷偶尔发作的时候。有一个宁静祥和的心态、有很多很多的休息时间,有一群很好很好的朋友,就像是大学生活的延续,真怀念那些成天乐得合不拢嘴的日子呀。但是,后来有些朋友们为了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了离开,再后来,自己也因为家庭,申请外派来深。生命中总有一些人匆匆地聚在一起,然后又匆匆地散去,那些曾经拥有的、错过的、辜负的都已远去,只剩一些明媚的笑脸和温柔的眼神在记忆中忽隐忽现。
有句话说,一个人想要快乐地生活,必须学会如何从记忆中选择。很幸运地,我选择了记住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往事,那些明媚的阳光、和煦的微风以及温柔的眼神,还有给过我感动和帮助的可爱的人们。所以,我的快乐远远超过了生活中那些时而有之的小小的郁闷。
|